第五十九章 農業為本(6)(2 / 2)

“這些連片的耕地屬於三個自然村,有近二萬畝,以前也都分到了各家各戶手中,種植的農作物也基本相同,但由於品種和管理的不同,產量和收入也差別很大。”向有誌帶著各位領導走到地邊,指著地裏的莊稼介紹著,“經過這幾年的做工作,特別是跟農民講清楚連片種植的優勢,尤其是土肥和農田管理方麵的好處,漸漸地將耕地收攏了起來,成立了農民聯合管理的種植合作社,推廣優良品種和機械化種植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向有誌說著話,邁步下到麥田裏,又伸手扶著齊天翔和徐方慢慢下來,等他們站穩之後,才彎下腰拔了幾顆麥苗,分別遞給齊天翔和徐方,慢慢地說:“這是我們今年推廣種植的先鋒3號小麥,種子是省農科所選育培養的,經過了三年的試種和小範圍推廣,產量和出粉率都很不錯,比先前的先鋒1號和2號品種,在抗病蟲害和抗倒伏方麵,都取得相當大的進步。”

“今年是大麵積推廣的第一年,省農科所選擇在我們這裏進行推廣,給了不少優惠條件,而且省市農科所的專家也很關注推廣效果,在很多方麵都給與了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說到農業科技,向有誌的興趣高漲了起來,語調也平順了很多,拿著麥苗對兩位省領導說著:“這個品種產量高,出粉穩定,口感好,而且抗病蟲害能力強,田間管理簡單,這些都是明顯的優點。可還是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耐旱能力弱,需要有充足的水肥保障。”

“這點缺陷正好在去冬今春的氣候條件下體現了出來,連續的冬旱,使得麥田過冬成為了嚴峻的問題,年前就組織澆透了一遍水,很好地起到了冬季保苗保墒,而且通過澆水,還間接地進行了一次水肥補充。”向有誌慢慢地接著說道:“春節過後,旱情依然沒有緩和的跡象,縣裏就沒有再等天時,而是早早地就進行了返青水的澆灌,馮書記特意抽調了農業科技人員,以及幾個大學生,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抗旱和田間管理,加上合作社的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春季初期管理。現在看來,返青之後的麥苗長勢很不錯,如果後期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的話,今年的小麥豐收應該是有保障的。”

“你說的不錯,現在看來你們前期的努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徐方讚賞地望著向有誌說著,隨即麵向齊天翔,內行地介紹道:“齊省長您看,這麥苗的色度和葉片的伸展度,都顯示了莊稼自身的生長能力,很有活力,而且從整片麥田來看,長勢比較均衡,確實不錯。”

齊天翔聽著徐方的介紹,知道從他口中說出的讚賞,不僅僅是客套,而是基於一個農業專家的認識,就微微笑著說:“能有你的肯定和不錯的表態,說明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

齊天翔說著話,似乎想起來什麼一樣,看著向有誌問道:“你剛才說到這個先鋒3號,今年是第一年大麵積推廣,那就是說除了河陽縣之外,全省播種麵積還有很大,那麼現在是一種什麼狀態,你知道些具體情況嗎?”

“過細的我也不是很清楚,隻是聽省農科所的老李說過,全省去冬播種麵積應該有三十萬畝左右,基本上河中、河西、山陰這些內陸區域都有種植。”向有誌略顯憂慮地說:“相對於我們這裏的合作社耕種模式,其他幾個地方的情況不是很樂觀,一家一戶的種植管理,很容易忽視了冬苗水的澆灌,而且漫灌的方式也不好控製水肥的比例,水多了可能會凍死秧苗,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保墒肥不能及時施撒,也可能造成莊稼返青和拔節肥力不足,這都會給產量帶來影響。”

徐方認真地聽著向有誌的講述,眉頭漸漸鎖了起來,臉色變得嚴峻,似乎是想到了可能存在的問題,突然看著向有誌說道:“辦法一定要找出來,下來你跟著我們走,一邊走一邊想辦法。”

看著向有誌驚愕的神情,徐方也許覺得自己的提議有些突兀,就轉過臉看著齊天翔解釋道:“這一個時期的田間管理,小向局長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我看不如讓他跟著咱們走一圈,對出現的問題也可以具體進行分析和指導,您看怎麼樣?”

“那還能怎麼樣,讓他跟著就是了,誰讓他是農業專家呢?”齊天翔嗬嗬笑著同意了徐方的建議,心中暗暗竊喜,為自己初步的打算順利實施感到高興,可看向向有誌的眼神卻嚴肅異常,“老專家認可了你這個年輕專家,你可得打起十二萬分精神來,不要讓徐省長失望。”

看著向有誌重重地點頭,以及感激的神情,齊天翔心情很是舒暢,望著眼前綠毯樣茁壯的麥苗,覺得心裏也輕鬆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