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經常上下主樓的也沒有多少人,除了省政府的幾位省長、副省長,還有的就是辦公廳的相關處室,以及秘書長、副秘書長們,另外就是一樓的安全保衛和司機們的值班室,並沒有太多的部門和人員。在各單位都辦公用房緊張的時候,省政府的這棟指揮中樞卻人際寥寥,寬鬆舒適。
與之相對應的是,環繞著主樓的附樓,卻是擁擠異常,原本就是為主樓而存在的附樓,也許就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綠葉的位置,無論的居住,還是教學,以至於現今辦公,都處在附屬和依存的地位。
由於考慮到園林的整體功能和效果,附樓當初建設時就力求簡單,既沒有主樓的高度,也沒有其厚重,使用的建築材料也是以土木為主,因此幾經修繕,可還是顯得簡陋和陳舊。
省政府入主大院後,是按照所有職能部門,組成單位和辦事機構整體進駐的安排進行的,主樓除了辦公廳,還有大多數省政府內設機構和辦事部門,附樓基本上是幾個廳局委占據一棟,使得整個大院完整和擁擠,每天來往大院上班的幹部職工就有幾千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雜院。
隨著人員的增多,特別是很多局委擴編和垂管之後,離開大院另覓新址就成了必然的選擇,有條件的局委搬出去產生的示範效應,使得沒有條件的局委紛紛效仿,很快大院就顯得冷清了許多,也改善了還留在大院裏單位的辦公條件,兩全其美。
如今留著大院裏的單位越來越少,而且很多還是大院辦公的單位,也是名義上在大院擁有辦公室,其實在外邊還有另外的辦公場所,留在大院隻是來往方便,充其量就是些法製辦、外事辦、僑辦等依靠行政經費存在的辦事機構,以及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外宣辦、編辦、信訪辦、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等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單位,使得大院成為了純粹意義的決策和信息中樞。
這樣的結果,盡管使大院冷清了許多,可在某種意義上也保護了環境,使得原本的公園綠地得以較好的延續。沒有了過多的車輛和人員流動,機關事務管理局對大院進行了重新的規劃,院落裏的大樹進行了分類維護,使得這些有近百年生命的老樹煥發了生機,泉水噴湧形成的湖麵進行了疏浚,養上了錦鯉之類的觀賞魚種,大多數的停車位也進行了綠化,栽種上來花卉和綠植,重新恢複了公園的功能。
這一切的綠化和環境整治,都是圍繞著主樓展開,也就是使得主樓任何一個窗口往外望,都能看到鬱鬱蔥蔥的綠色,以及時時萌發的花期,還有就是淡淡的花香,感受到愉悅和賞心悅目。其實主要的目的,還是為工作在主樓裏的省領導,營造一個優雅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