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進入平穩狀態之後,齊天翔才將目光從窗外收回,溫和地對文濤說:“我記得你好像是海東哪邊的人吧,在河大讀的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之後在省城工作,後來是建立軟件科技園區,你才過這邊來的吧!”
“齊叔叔的記性真好,去年就給您介紹一次,您就記住了。您每天日理萬機的,還能記住這些瑣碎的事情,真叫我們年輕人佩服。”文濤目視著前方,如實地對齊天翔說:“畢業後分配在了省科委計算機研究所,說是研究所,可卻不進行任何的計算機技術和軟件開發研究,而是作純粹意義的理論研究。盡管也知道這樣的研究對未來發展有益,但卻不適合我這個工科學生的興趣,正好軟件園區對外招聘,我就與幾個同學應聘過來了,這裏的環境不錯,適合發展。”
“機會並不都在大城市,也不是都在大機關,而是在最需要付出和努力的基層一線,往往是不經意的一次選擇,可能就決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中國有最廣大的農村,最眾多的企業,這裏才是青春閃光的地方。”齊天翔若有所思地緩緩說道:“你們這一代不是讀書太多了,而是讀書時間太長了,社會實踐的機會太少了,對於未來的成長是不利的。”
“您說的太對了,十三年的書非要讀十六年,如果再加上二年碩士,二年博士,二十年的時光就都是在學校裏度過的,畢業也都將近三十了,麵臨著成家立業的困境,哪還有創業奮鬥的激情啊!”文濤深有感觸地側臉看了一眼齊天翔,又很快專注地望著前方,不屑地說:“二十年的書,如果是認真地學下來,成為專家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讀書是為了分數,為了升學,完全是實用主義的意圖,能有什麼意義,況且資訊時代,新觀念,新技術層出不窮,學校教育根本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畢業了,所學的東西也就過時了。”
“看起來你這小夥子還是有些想法的。”齊天翔讚譽著文濤,轉換了話題問道:“你不是在軟件園哪邊嗎?怎麼到了曙光廠的研發中心了,軟件開發不做了?”
文濤笑嗬嗬地說:“企業發展的需要,再說我也喜歡這些。我是這麼想,再好的軟件,再精美的編程不還是要與應用結合,才能發揮實際意義嘛!我們這個團隊,立足於車用電子總成開發的軟件和編程,不但提升了我們車子的性能和安全性、舒適性,還能看到實際的效果,不是很好嘛!今後推廣之後產生效益,企業好了,我們也就都好了。”
“隻是你個人的創造就給埋沒了,想沒想到過這些?”齊天翔很滿意文濤的說法,但還是不放心地試探著他,幽幽地說:“一套軟件開發成功,轉讓費動輒幾十萬、上百萬,這對於你們年輕人來說,可是很有誘惑力的,就這麼作為職務發明貢獻給企業了,不覺得可惜嗎?”
“這也要看怎麼說,如果用功利的對價原則來講,無償地付出確實有些虧,可這些新技術發明和軟件開發,如果沒有應用也是很難產生效益的,並不是所有的軟件都能賣個好價錢。我不作,別人也遲早會做,而且可能還會更完備。說句您不一定相信的話,這些所謂的新技術和發明,對於行內人來說,其實是用不著大費周章的,就是熟能生巧的技術活。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就像大廚師做菜,一道簡單的蒜苗炒肉,加上點郫縣豆瓣,放點糖和醋,放一些木耳玉蘭片之類的東西,就是魚香肉片。如果再有點海產品,就是海鮮一品鮮上鮮,魚香肉片是創新,一品鮮上鮮就是發明,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