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翔漸漸理順了思路,依舊慢條斯理地說:“工業企業成本構成,以前不外乎材料、人工、稅收等幾項,而現在又加上了融資、物流、雜費等內容,而且占據了所有成本中的大頭,這些都是怎麼來的,大家心知肚明。”
“感謝盛豐同誌今天的演講,說出了我們大家想說而說不出口的話。”齊天翔突然話題一轉,切入了主題,隨即側臉望了望坐在邊側的盛豐,溫和地說:“盛豐同誌還是給我們留了很大的麵子,以鄰省的土地財政和房地產作比,免得我們難堪,可這就能讓我們心安了嗎?”
齊天翔收回了目光,深邃地望向對麵,嚴肅地說:“做企業,搞產品開發,從建廠到設備安裝,再到產品生產到出廠銷售,最後產生利潤,長的需要五到八年的時間,而形成市場規模和穩定收益,時間或許更長。刨去建廠和設備安裝的時間,也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新產品開發,市場建設和拓展,到最後形成批量生產能力,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乃至於風險,恐怕沒有做過企業的人是很難想象的。這樣的時間和漫長的過程,企業等不起,政府等不起,政績和時間、年齡更等不起,在更高、更快的思維驅使下,什麼來的更快,那隻有是房地產和資本運作。”
“掙快錢,快掙錢,幾乎成了企業和政府的共識,兩到三年的時間,一個樓盤就完成運作,產生利潤了,甚至還有更快的,這邊坑基挖好,基座剛剛露出地麵,預售就已經開始了,不等房子封頂,銀行就已經把房貸解付了。政府幾個億的土地收入,房地產商幾個億的銷售利潤,銀行幾個億的信貸投放,都成為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還有建築商的收入,農民工不菲的辛苦錢,材料提供商穩定的利潤,這些都在短短的時間得以完成,沒有拖欠,沒有糾紛,上下遊都皆大歡喜,企業、政府都心滿意足,多麼好的現實圖景啊!誰能抵製這種誘惑?”
齊天翔神情愈發嚴峻,臉上就像凝上了一層霜,繼續說道:“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企業不願意費勁地做研發投入,設備改造,產品開發升級,而是大幅度地借貸或融資,政府也不願過多地在農業生產、工業促進、市場進步和民生改善上投注過多的精力,挖潛和增收都需要時間的踏實的投入,土地財政多快好省,需要平複社會矛盾了,需要粉飾太平了,就撒錢就是了,以至於浮躁之下一片喧囂,都凝聚在這一個點上,這可以持續嗎?市場可以長期如此繁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