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波瀾初起(7)(2 / 2)

孫萍芳迎著羅劍不滿的目光,簡潔爽快地表態著:“即使現在不是最佳時機,也可以進行必要的研討和論證工作,拿出一個時間表來,這樣才有意義。我表明自己的態度,在我分管的領域,下一步的重點就是研究和落實機構精簡工作,而且可以首先從文化出版行業開始,進行必要的探索。”

“孫省長快人快語,果真名不虛傳啊!你認準的事情,也要去大家都與你一起認識,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了。”好容易等孫萍芳說完,羅劍立即反唇相譏道:“改變容易,落實難。一個文件和決議就能將這項工作推開,而且還可以設定一個精簡標準,可推進中的困難是不是也要考慮清楚不是?”

羅劍將目光投注到大家身上,慢條斯理地說:“文化產業先行先試,這不是不可以。可對於這樣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有著巨大產業規模和效益的行業,除了博物館和研究機構,以及基層文化站所,還有一些經濟效益不好的劇團,其他占據著豐富市場資源的劇場和出版傳媒單位,不要說主業收入,就他們占有的商業區域,每年的收入會有多少,他們可是巴不得脫離這個體製機製,而且運作的好,還可以像幾年前的國企改革一樣渾水摸魚,撈一個實惠,傷害的不是全體員工和國家的利益嗎?”

“羅劍同誌的觀點的確中肯,也說明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就貿然進行機構改革,勢必會傷害到更多人的利益,也會使改革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矛盾。”蕭山望望羅劍,又看看眾人的反應,最終將目光投向齊天翔緩緩地說道:“就像文化產業麵臨的問題一樣,商務係統也存在著苦樂不均的現象,而且程度還比較嚴重。”

蕭山盡力克製住提案押後引起的不快,望著眾人語調平和地接著說:“由於曆史的原因,計劃經濟時期國有商業主渠道作用,依然在現有的商業體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局,省級和縣區一級基本上不存在資產和產權的糾紛,剝離和規範工作早幾年就完成了。倒是地市,特別是一些中心城市的商業服務業,很大程度上還是行政管理和市場經營揉在了一起,而且有些還分屬不同的領域,比如飲食服務的酒店和賓館、商場就分屬於商業和一輕和二輕局,還有機關事務管理局。盡管進行了合並和托管工作,可產權卻沒有轉移,這些遺留問題需要處在夾心層的地市政府下大力氣解決,才不會引起巨大的混亂。”

似乎是覺得自己的意見已經表達的差不多了,蕭山的目光再次望向齊天翔,商榷般地說:“因此我覺得現在進行機構改革,時機還是不夠成熟,是不是先在基層進行一下調研和摸底工作,然後再穩步推開,這樣是不是更好一些。”

“時機不成熟?蕭山同誌倒是說的很確切,也很考慮到現實問題和矛盾的存在。”一直沉默不語的張鈞嗬嗬冷笑著接過話來,不無激憤地說道:“前幾年國退民進,大批的中小國企和集體所有製企業準備好了嗎?幾十萬產業工人有必要的思想準備嗎?還不是一覺醒來企業沒有了,穩定的工作沒有了,賴以維持生計的收入沒有了,這些都是怎麼造成的?”

張鈞似乎感覺到了自己情緒的激動,微微自嘲地笑了一下說:“對於這些粗暴的改革方式,某些地方政府和媒體還在往下崗職工的傷口上撒鹽,美其名曰改革進程中必要的陣痛,是鳳凰涅槃必須經曆的慘痛,可為什麼這些陣痛要讓無數的產業工人承擔呢?他們做出的無私奉獻還不夠嗎?為什麼他們信賴的企業和政府,要將他們像包袱一樣甩掉呢?”

“正是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國企改製一刀切的問題,以及遺留下來的難以解決的矛盾,我們的機構改革才需要慎之又慎。”蕭山很容易就抓住了張鈞話語中的漏洞,顯得大度地笑著望著張鈞說:“我們不能自亂陣腳,還沒有穩定發展呢,就先把自己的公務員隊伍搞亂了,這不是我們發展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