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同誌的話很明確,也讓人很受鼓舞。”看到會議室裏的氣氛漸漸活躍起來,徐方也不甘示弱地插話進來,操作濃重的地方口音,慢慢地說:“這樣的機構改革思路,以前我在的省也試圖嚐試,可由於各方阻力太大,特別是主要領導的態度不堅決,再加上財政基礎太差,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徐方表情凝重地環視了眾人,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就望著齊天翔認真地說:“像河海省目前的財政狀況,特別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活力,就給事業單位轉型和人員分流帶來了很多便利條件,相對出路要多一些,分流安置壓力也小一些,而且財政托底資金也相對充裕一些。這麼幾個一些疊加在一起,加上省委、省政府堅定的決心,應該是占據了天時地利,就像剛才萍芳同誌所講的,晚改不如早改,這樣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也有時間和精力去化解。”
“老徐這話說的很到位,也很有見地。”看到大家都說得差不多了,劉小平才慢慢接話說著,而且看上去也是針對徐方的話所說:“機構改革和精簡人員,向來都是有想法沒行動的事情,都清楚機構龐大,冗員過多,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給政府帶來的負麵作用。從中央到地方,都深知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可能夠采取實質性動作的,卻是寥寥無幾啊!”
劉小平感慨著,目光關切地望著齊天翔,認真地說:“就像老徐剛才說的,他以前所在的身份,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設想。這還不僅僅隻是他們這個省,據我所知有這種設想和意圖的省、區、市還有不少,可真正有實質性運作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
“這倒不是說大家沒有看到機構改革的必要性,也不是沒有意識到龐大的政府架構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的負麵影響,而是有設想是一回事,改不改的動,能不能下決心改又是一回事。”劉小平慢條斯理地說著,目光也從齊天翔轉向了眾人,緩慢地說:“徐方同誌已經說到了,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財政厚度是一個方麵,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又是另一個方麵,還有一條更重要,那就是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意誌,否則一切就都是妄想。”
劉小平的話引起了會議室裏一片議論,麵對出現的交頭接耳的場麵,劉小平有意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畢竟這樣的改革觸及到了成千上萬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以及很多單位既有的權利格局,四平八穩的工作狀態被打破了,令人羨慕的公職人員的身份一夜間失去了,這在很多人是難以接受,更是難以麵對的。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體製內的待遇和高人一等的工作,一旦改變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和去處,誰都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阻力。”
“這還不是主要的,畢竟改革就會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當初的砸三鐵和前幾年的國退民進,眾多的國企職工一夜之間下崗失業,不也強製性地推進了下去了嗎?”劉小平表情平靜,語氣平淡地說著,可內心的感覺卻並不是表麵看到的哪樣平靜,甚至有一些憤慨和不解在其中,隻是竭力掩飾了起來,顯得語調平靜異常,“關鍵的不同,企業的經營單位,改製之後所有權發生了變更,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並沒有任何改變,人事管理和變動也完全就是企業自主決定的事情,誰也沒有權利幹涉。可機構改革不同,政府主導的精簡工作,至始至終都是政府在承擔責任,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也都得政府來解決,而且問題和矛盾處理不好,產生的機關震動、人心不穩的副作用,也都得政府來承擔後果。”
劉小平說著話,從眾人各異的目光中,敏銳地感覺到自己的話題有些散漫了,就轉向齊天翔,歉意地微微笑了一下接著說:“為了緩和矛盾,能有的辦法就是增加財政補貼和包幹的力度,這也是很多省、區、市最初設定的規劃,不僅是地方這樣,中央機構分流采取的也是這麼一個思路,結果幾年之後不但沒有正常分流,很多部委也都自行消化了。中央財政白白投入了巨量的資金,可人員卻並沒有減少,反而有膨脹了很多,這就是越精簡越膨脹的怪現象。”
“其實說來也不奇怪,機構改革和精簡人員,主要的出發點都是龐大的事業單位及其人員。我們都知道,占所有公職編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員,都是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這除了教育係統的教師,以及醫療衛生係統的醫護人員,更多的還是行政機關衍生的事業單位,有些還承擔著部分行政管理和執法權限,承擔著收費管理任務的事業單位。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就不是鐵飯碗了,而應該是金飯碗了。”劉小平自嘲地笑了笑,望著齊天翔認真地說:“剝離這些單位,給這些人尋找出路,關係到機構改革的成敗,除了要有財政資金做支撐之外,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可以讓這些事業單位人員離開體製,也能夠生存發展,甚至可能還會更好一些,這也是關鍵的因素。好在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內外環境,還是不錯的,財政收入和支出方麵也還有一定的基礎,這些都是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