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田冬平同學的支教卓有成效,收獲不菲啊!既收獲了必要的生活資助,又引申了自己的思考,同時也對身邊出現的現象進行了細致的調查和研究,得出了不很理想卻很現實的問題,的確是了不起的收獲啊!”齊天翔接過田冬平的話,嗬嗬笑著誇獎著,看著教室裏的學生們不住地說:“上大學幹什麼?大學四年應該學些什麼?這是我講課之初就設定和提出的問題,田冬平用實踐給予了很好的回答。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根本,就是方法論,就是開啟認識社會的窗口,使受教育者能夠獨立地思考,而且認識和思考的層次有所提高,這就是教育最好的境界,也就是釋疑解惑最好的效果,學以致用和學為所用的目的性也就是這些。?
齊天翔饒有興致地評點著田冬平的說法,溫和地對他說:“你看到了農村的現實,因為你接觸了農村,也深入了進去,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農村發展進步的矛盾由來已久,解決生產力和提高現實生活水平,現在看來成為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隻是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麼?農村百姓的訴求你聽到最多的是什麼?不妨說來聽聽,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你們自己的意見。知無不言,暢所欲言就好。?
田冬平麵對齊天翔鼓勵的目光,有些赫然地笑了笑,看了看周邊的同學,有些猶豫地說:“我也隻是有了一些初步的觀察和了解,真正能夠解決問題和矛盾的辦法我還沒有,或者說形不成係統的方案,隻是一些點滴感觸,或者說認識。?
“不過就像您剛才啟發我們思考的問題,給了我啟示,曾經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無私地支持中國革命的老區,現今幾十年過去卻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對比之下的原因何在?我覺得還是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弱化,或者也可以說是組織力量的弱化所致。”麵對教室裏泛起的喧嘩,田冬平略微提高了嗓音說:“那個時期雖然困難,可有基層組織的工作,有對明天美好生活的期盼,也知道暫時犧牲的目的,大家夥也就甘願奉獻和付出了。現在卻是一盤散沙,土地承包給個人之後,尤其是各種涉農稅收取消之後,農民可以說是無償取得了土地,承包的壓力和成本也不複存在,種糧的積極性就與土地的產出成正比了,與本質屬性沒有了一點關係。每年土地的收入與進城打工所得,更是難以對比,自由了農民自然選擇了離開,這不是生活所迫,而是誘惑和實際利益的考量。?
田冬平認真謹慎地說著,看著齊天翔溫和的表情和平靜的神色,繼續說道:“在調查和了解農村空心化,以及留守兒童就學難的現狀之後,我也有目的地對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鄉村進行了走訪,驚奇地發現,但凡經濟狀況較好,農民外出打工較少,安居樂業的村莊,大多是集體經濟相對比較穩定的村莊,像我們鄰縣的沂龍村和羅莊村,就是比較好的典型,這裏不僅沒有人出外打工,反而吸引了很多十裏八鄉的村民來打短工。他們采取的辦法就是集體主導,集約化經營,不管是村辦企業,還是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生產,都是由集體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看似不大的村莊,卻是紅紅火火,井然有序。?
“調查走訪也可以發現,這些富裕村莊的自然條件和交通、環境、土地資源,與我們的村子基本一致,可由於他們堅持了集體統籌規劃,立足山區搞特色經濟,不僅沒有被環境和條件所困,反而走出了一條共同富裕的路子,這就值得思考和研究了。”田冬平的話語引起了一陣喧嘩和議論,使得他不得不停頓了一下,然後才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結論:“立足農業謀發展,承認城鄉差距和地域區別,這是農村穩定的基礎,聯產承包責任製有解放生產力,激發生產熱情和解除土地對農民的束縛方麵,的確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也不能不認識到,土地和糧食生產對於農民的重要性,乃至對於國家的重要意義,讓土地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僅是農民自己的事情,更是國家和政府的責任。農民可以進城,城市知識青年也應該可以下鄉,各取所需的流動,才是改變城鄉差別的必由之路,也是可以選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