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多了一份思念
作文導讀
作者:段佳煜
開門見山,不繞彎子,不落俗套。“想起了”照應標題中的“思念”二字;“熟透了的柿子”暗扣標題。
細節描寫。綜合運用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總”“小心翼翼”“笑”等詞語說“我”所受到的關愛之周到。
變換角度,插寫祖太太鉤柿子的情節,拓展了寫作範圍,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人品的高下決定了文章的高劣。“扶”“剝”“挑”可見一位孝敬老人、懂得感恩的小作者。
“還有”巧妙地扣住題目中“多”。
周五回家,不經意間看到了窗台上有幾個熟透了的柿子,我挑了一個握在手中,想起了那張和藹的麵容,我的祖太太。
祖太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使是八九十歲高齡也依舊自己種些東西。田邊有一顆柿子樹,我不記得它長得如何,隻記得它的果子分外香甜。
每到秋天,祖太太都不顧家人勸阻,自己拄著拐硬要去鉤柿子。往年秋天,我家窗台上也都鋪滿了顏色深淺不一的柿子。祖太太把熟了的柿子都挑回房間,見到我的時候就塞給我。還記得那甜到心扉的味道與惱人的醬汁。祖太太總問我:“甜嗎?”那聲音中總帶著一股小心翼翼的味道。如果我點頭,她必是笑得燦爛,顯得那樣滿足,連聲應道:“那就好,多吃些。”我知道她也愛吃這東西。
我也曾見過她鉤柿子。那天傍晚,我從後窗向外望,望見了一個拄著拐杖、腳步踉蹌的背影,她伸著一支竹竿想打落柿子,也許年齡大了,準頭和力道都不如從前了,那竿子揮了好幾下也沒有打下一個柿子。她累了,放下竿子,歇了好一會兒,才繼續,好不容易打下了,撿起來卻更不容易。看到這一幕,我莫名感到心酸,於是便更加珍惜太太給的每一個柿子。
握著那個柿子,我走到了祖太太床邊。由於身體不適,這幾日她都躺在床上。祖太太越發的蒼老了。她看見我笑得很開心,我扶起她靠在床上,剝開了手中的柿子,挑出小小的瓣喂到她嘴中,她吃了直說甜,我嚐了一口卻依舊有些澀。這個年邁的老人再也不能為我打柿子了,那就讓她安心地吃我剝的柿子吧。
秋天,我又多了一份思念,再也不僅僅是那甜甜的果子,還有那個老人,我的祖太太。
【總評】
比較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薑孟之的《一雙手》、蕭乾的《棗核》,我們不難發現:聚焦一物,細膩描摹,是讓文章內容具體形象的高招。文中的柿子形象感人,那甜甜的果子融入了濃濃的祖孫情,讓作者難忘,也讓讀者感動。
(指導點評老師:孫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