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遂古之初,誰傳道乎?

帝胥四十二年,帝都以西四百三十裏,有一荒山曰百奐山,一日其民山中逢玄鳥,見麒麟,爰有百獸,相群此處。秩宗稟於胥,有聖人焉,胥訪之不得。有老叟結廬山下,要胥對弈,以茶待之,胥服五百歲乃覺,主人不知去處。胥與老叟弈,山下稚子見其與稚子弈,山中百獸見其與麒麟弈。胥有所得,告知國人。時有白鹿觀棋局,食茶滓,亦有所得,著靈書予後人。—《玄丘氏史》

此前尚矣,難以考之,此後千年,滄海桑田,玄丘不複,有修道者,感念先賢之遺澤,又念太古至今,修道之年歲不可勝記,遂以帝胥四十二年始計道年,記作玄丘元年,俗世別論。

流光易逝,數萬年來修道者不計其數,大道通達。有生靈可移山填海,高踏雲端;有生靈可千變萬化,隨心所欲。達者飛天遁地,探索宇內,將天下分作八荒,北有溟、雲二洲,南有華、禹二洲,東有昊州,西有蒼靈洲、大荒洲,中有天洲。八荒之內亦有界中之界,其中天地始氣,萬物萌生;八荒之外又有八極,或混沌初開,幽兮冥兮,或時空逆亂,遂兮洞兮。

忽然而已,如今正是玄丘十萬八千年。

當今之世,大道經緯萬端,術法玄妙無窮,道統林立,萬靈競生。

東昊洲有名士雲:“太上之道,生萬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載。

得其利者而崇恩,順造化以澤被萬物,神仙道也;

受其弊者而憤恚,逆天命以欲求恣意,逍遙道也;

亦有生靈待其生而不譽,因其死而不怨,是為長生道。

仙人超脫此外,如浩浩乎天河,高不可際,深不可測,餘尚不知一星,何以識知?亦不敢言。”

大道之爭,自古有之,而今亦是愈演愈烈。萬年以來因種族之嫌、門戶之見、流派之爭、天地珍寶之誘之紛亂已達極致,加之靈丹、陣法、符篆、法寶等之推助,世亂如麻。

當世白鹿盛會,星宮有聖者雲:修道者,俱大神通,大道之爭,道與世兩相喪;金光洞有賢者有雲:大道之爭,方顯其真,自然也;有無名飲者雲:問世間誰人無憂,無為者無憂。是以紛亂不息,此中利弊,留後人辯,不必多提。

故事,從一個名曰大堇的小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