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清_武衛軍的炮兵實力(2 / 2)

1898年底榮祿提議組建武衛軍,除以聶士成的武毅軍改編為武衛前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改編為武衛右軍、宋慶的毅軍改編為武衛左軍、董福祥的甘軍改編為武衛後軍外,又新成立自兼的武衛中軍。武衛軍共六萬餘人,成為拱衛京師的基本力量,是當時具有初步兵種合成的精銳部隊。庚子事變後,除武衛右軍在山東得以保全,左軍留存外,中、後兩軍被裁,前軍被拆散改編。

武衛前軍的實力為五軍中最強大者,仍沿用原來的淮軍營製,分中前後左右五路,每路有炮隊一營(即各路的前營)。武衛前軍的炮隊每營下分四哨,每哨有炮四尊,一營有官弁兵夫共七百零三人,裝備炮十六尊。火炮有七生半的十二磅克虜伯火炮十六尊,六生的七磅後裝克虜伯炮三十二尊,五生七的六磅格魯森速射炮(陸路快炮和過山快炮)三十二尊,以上共有炮八十尊,另有三生七的兩磅克虜伯速射炮、八生七的二十磅後裝炮若幹,此外還有兩尊口徑七毫米九二的馬克沁機關炮。[45]

在專練炮隊的各營哨中,總統親軍有一哨炮隊,(配八七大炮四尊),前路前營裝備八七、七五炮,後路前營裝備七五、五七炮,左路前營裝備五七、三七炮,右路前營裝備六○、五七炮,中路前營裝備七五、五七、三七炮[46]。同由聶士成指揮的直隸練軍的左翼中營、右翼中營也是專練炮隊[47]。 武衛左軍的裝備比前、右兩軍稍遜,七生五及五生七的火炮十二至十六尊[48],編成炮隊左、右兩營,統領餘仁同[49]。庚子時左軍有所損失,但後來經過整補,實力有所上升,一度擴充到四十營,但炮隊仍為兩營[50]。

武衛後軍也有炮隊一營,列入總統親軍之內,裝備漢陽槍炮廠造的五生七快炮十二尊,庚子時曾以此參加圍攻使館之戰和北京之戰[51]。

武衛中軍因是新建,加上榮祿大力提倡使用國造武器,致使到最後也沒有成立炮兵。

除了前、後、左、右、中五軍外,武衛軍還曾有兩次擴編,一次是在江北增編武衛先鋒左、右軍各十營,一次是袁世凱在山東將山東勇營整編為武衛右軍先鋒隊。武衛先鋒右軍中有炮隊一營,裝備舊式的兩磅熟鐵後膛過山炮四十二尊、舊式三磅快炮八尊[52]。武衛右軍先鋒隊中有中路炮隊左、右二營,每營計官弁兵夫598名,配炮十八尊,共計五生七陸炮三十六尊,由山東巡撫衙門撥款添置[53]。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