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到影評
劇情:影片圍繞一位人類大兵的生活展開,講述了沉睡的古代巨型怪獸被人們意外喚醒,醒來後的怪獸展現出強大的破壞能力,它的存在也震驚了世界。影片同時強調了原子彈對生物帶來的直接影響。
2014年是日本超級怪獸哥斯拉60歲的生日,這部由傳奇影業出品的同名作品帶著滿滿一腔致敬的熱血,從大洋彼岸再次在美國好萊塢安家落戶。這部由好萊塢名導羅蘭-艾默裏奇的執導的科幻大片被很多影迷奉為經典之作,但該片卻讓粉絲嗤之以鼻。因為在逼真特效的狂轟濫炸下,哥斯拉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它不僅形象上變成一隻單純的大恐龍,而且設定與日版八竿子打不著,變成了典型西方式原始恐龍般的怪物,打鬥戲不能滿足觀眾。此外導演著了過多的筆墨刻畫男主人公及其他人類性格特征,塑造人間溫暖,讓想看怪獸電影的粉絲感到是場災難。
縱觀曆史上的怪獸電影,大到《金剛》這樣炫目的特效大片,金剛毫不掩飾的震撼眼球,小到以《大白鯊》為首的驚悚類電影,通過側麵描寫烘托怪獸的神秘感和危害性,基本代表了拍攝怪獸電影的兩種方式。很遺憾,本片采用的是後一種,並不是說《哥斯拉》不好,而是因人而異,最起碼電影裏,哥斯拉的鏡頭還是蠻多的,給足了60歲壽星的麵子。
沒有《環太平洋》熱血的打鬥場麵,本片采用類似斯皮爾伯格的《世界之戰》的講故事手法,以災難中小人物的視角來審視一場毀滅性的世紀災難。電影用了很多低成本恐怖片和怪獸片的拍攝手法,從側麵表現了怪獸肆虐的場景。從人類的角度大量仰拍和定拍高達108米的宏偉巨獸,在煙幕中的大量強光背景照射下,更加突出了怪物雄偉的身姿。其實這種表現手法,恰恰是為了突出哥斯拉這種超巨型怪獸的所必須的一環,也是當年日版哥斯拉,在特攝片這種形式下,想要表現但沒有表現出來的地方。看看《環太平洋》,就沒有這種渺小人類與巨大猛獸之間的反差感,後者可是真正用特攝片的手法包裝了一部電影。然而,這樣的拍攝手法也有一個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讓觀眾有一種菜量不足的感覺。電影真正表現哥斯拉與自己的宿敵——兩隻M.U.T.O大戰的場麵隻有電影的結尾部分,大多時候怪獸們都是猶抱琵琶半遮麵,要麼是遠景、要麼隱藏在煙幕之中,或者幹脆一個局部特寫,抱著看哥斯拉大鬧人類世界的觀眾恐怕會失望。
來自英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加裏斯-愛德華斯之間導演過一部叫做《怪獸》的電影,他用極低的成本,拍攝出了宏偉的怪獸電影氣質,這部電影並不算出色,但別具一格拍攝手法是他讓好萊塢看中並擔任新版《哥斯拉》導演的原因。平心而論,《哥斯拉》是一部名義上的致敬電影,采用了原版的軀殼。在好萊塢,真正致敬日係怪獸電影的片子叫做《環太平洋》,後者用絢麗的色彩和熱血的大戰包裝了一部特攝片。而這部《哥斯拉》,名義上是一部科幻電影,實際上是一部如假包換的災難片,或者在“災難”二字之前加上“怪獸”二字。
這就是本片給人以希望的原因,每個人心中的大怪獸,隨著怒吼,從人們內心深處走出。作為一部怪獸電影,本片不像《金剛》那樣悲情,也不如《環太平洋》那般絢麗,而是那樣的特殊。就像電影結尾一樣,哥斯拉擊敗死敵,在沙灘小憩片刻之後,轉身走向大海,深藏功與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