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劍山脈巍峨高聳,千裏起伏,雄臥西北,因其形似群虎盤踞,亦似萬劍列陣,故此得名虎劍。
虎劍山脈有洪川奔騰,自東而來,往南而複,不走西北,唯潤東南。因而,洪川以北,皚皚白雪,巍巍冰峰。洪川以西,窮山惡水,赤地千裏。
洪川東南,有山名寶瓶,形似雙口瓶,一瓶口朝北,雪染如銀;一瓶口朝西,赤煉似火。瓶口扼西北咽喉要害,瓶身靈氣薈萃,極其富沃,乃天下必爭之地。
寶瓶山連綿百裏,峰巒起伏,最高七峰,高聳入雲,山腰以上雲霧繚繞,仙氣氤氳,真容難辨。山腰以下,山林密布,飛瀑奇潭,怪石嶙峋,珍禽穿梭,異獸橫行。
寶瓶景色幽險奇峻,天下聞名。而更有名氣的,卻是山上的修真門派,天策宗。
天策一脈曆史悠久,立宗已逾千年,一直以來為正道上三宗之一。
寶瓶山原不似雙口瓶,乃一洪荒靈山,鍾天地靈秀,原為魑魅魍魎所踞,其時邪魔多下中原,殺人虜掠,無惡不作,引得正道圍剿。正邪惡戰,時曆十載,終以正道獲勝,邪魔遠遁西北,不複再現。可靈山崩壞,血染洪川,不複靈秀,為世人所棄。
有日,一潦倒書生雲遊至此,吟詩作賦,慨慷靈秀,借以自嘲。忽有山震,洪川泛濫,天際灰暗,群星閃耀。
書生覓洞藏身以避天災,偶得無名古策,其上道法萬千,晦澀難明卻又妙用無窮,是以潛心修習勿理外間事。
其時天象連變,慧星天降,似仙劍臨凡。蒼莾起伏,如猛虎嘯天。洪川倒懸,如天龍咆哮。此乃龍虎抱一,共抵天劫之象。
經此天劫,寶瓶漸成,雙瓶口外扼西北,瓶肚瑩翠如珠。山勢如白虎抱瓶,川流如雙龍戲珠。
往後百年,寶瓶山既成,靈氣氤氳。書生出洞,雙目凝光,已有所成。觀寶瓶複被邪魔盤踞,肆虐西北,是以憤然出手,邪魔伏誅。書生出山,攪動天下風雲,憑借霜陽寶瓶揚名天下,自稱天策子。
天策子遍曆紅塵,山間百載,外間滄海桑田,其親已墜輪回,不可複尋,遂回寶瓶,潛心修道,終創天策門,收徒十四,分傳古策道法。畢生以儆惡揚善為任,享年七百二十有一,門人子弟尊其天策道尊。天策為名門正派,門人子弟行走天下,備受尊崇。
天策門傳承千載,日淺式微,西北邪魔群起攻之,天策門人幾近滅絕。寶瓶山複被邪魔盤踞,更名雪焰山,惡焰愈熾,逾近百年。
天策遺孤,奮發圖強,其中絕豔者,苦研無名古策,得悟無上道法,熔鑄霜陽寶瓶,得龍霜神劍與虎焰寶尺,誅殺邪魔,解救天下黎民。朝廷感其恩德,遂封天策公,助其兵發雪焰。天策公複奪寶瓶山,盡收七大主峰,開創天策宗。
天策公收徒七子,首徒與其同居首峰天策峰天策觀。其餘六子,分駐銀屏、赤蟒、南川、東麓、蒼鬆、空渺等六峰。其中,冰河子賜龍霜神劍,北上銀屏峰,建龍霜要塞,以拒雪域諸邪。烈陽子賜虎焰寶尺,西出赤蟒峰,定虎焰三關,以鎮西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