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外八十裏,營北。
“……小女子幼承家傳馴狐之術,今與家人走散流落街頭,迫不得已靠賣藝為生,今天一展家傳馴狐之術,隻希望大家……能賞口飯吃……”負玉的吆喝字正腔圓,清脆悅耳,一看就像是個跑江湖賣藝的“老郎中”。
她現在真的算是一個“老郎中”了,因為打從綿山出來,這一路上,她跟小狐狸就是靠這門“手藝”混吃混喝的。
眾人圍了一圈又一圈,負玉和小狐狸在中間閃轉騰挪。隻見負玉叫聲小紅,素手一揚,小狐狸“嗖”的一下就跳了起來,“哢”的一聲把打著旋兒飛在空中的一個桃核兒給咬了個正著。
眾人剛要叫好,負玉忽然兩手齊揮,接連又灑出三枚桃核,小狐狸身形急動,或迅疾撲出,或高高躍起,輕鬆愉快的都給接住叼在嘴裏,那靈巧舒展的身姿,引的圍觀的男女老少一齊鼓掌叫好!
三個多月的時間,一路從綿山步行走到這裏,這“耍狐狸”的把戲,負玉已經玩的異常純熟,又折騰了小狐狸半天,負玉看看周圍百姓情緒都被調動起來了,她稍一搭腰,一聲輕叱間,手臂伸出,徑直指向了小狐狸。
“哎喲,可算完事兒了!”
腦海中響著小狐狸不太愉快的抱怨,就見小狐狸身形如電,“嗖”的一下直奔負玉而來, “噌噌”幾步,直接順著負玉的手臂竄上了負玉的肩頭,負玉另一隻手臂當即也展開,小狐狸就沿著負玉的胳膊一直竄到另一隻手上,四隻小爪子聚成一堆兒踩在負玉手心兒裏!
小狐狸被高高舉過頭頂,周圍的人群中已爆發出山呼海嘯的鼓掌聲和叫好聲!
……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賣”,八十裏的路程硬是讓她給走了整整三天,直到錢又早花光了,這天近午時分,她們才到了邯鄲城下。
厚重的粗石磚高高的堆疊,砌城一堵厚重的城牆,城牆下是一條寬約丈許的護城河,河水並不清澈,隔著吊橋,水麵上靜靜的漂浮了兩隻破舊的木筏。
一道寬闊的木質吊橋被放下來,架在護城河上,兩側以手臂粗的麻繩緊緊攬住,橋頭還有兩個木樁,木樁上纏的繩子已經有些發黑,顯然這個吊橋幾乎很少被拉起。
這裏的吊橋當然不用被拉起,因為這是趙國的都城——邯鄲。
負玉知道這是邯鄲城,但當她抬起頭,遠遠的看著刻在城門樓上的兩個大字時,還是忍不住又一次皺起了眉頭。
這倆啥字兒?不認識!
從綿山出來又來到這裏,已經過了三四個月,再看看身邊緊緊跟隨的小狐狸,負玉恍惚中有種錯覺,這幾個月,仿佛眨眼間就過來了。
“狐女!是狐女!”
“哎呀還真是狐女,狐女來我們邯鄲了!”
“嘖嘖,你看看……我第一次見她的時候她還穿的破破爛爛,你再瞧人現在……”
一身淺綠的裙裳長僅及膝,腰間束有革帶,秀足踩革靴,滿頭青絲在身後鬆散的紮起,美眸含嗔,柳眉緊蹙,負玉正埋怨自己不識字呢,路邊上已有人悄悄指點著她,竊竊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