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幹淨擔當:黨性修養三部曲
黨的建設
作者:何金定
講黨性,是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黨性是什麼,黨性修什麼,本來是一個有著明確答案的問題,可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黨員幹部那裏卻成為一個模糊不清甚至羞於怯於觸及的問題了。黨性是管立場、管方向、管根本之大事,來不得絲毫含糊、容不得半點淡漠,共產黨員必須講黨性、修黨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幹部要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幹淨、敢於擔當。中央明確提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聚焦對黨忠誠、個人幹淨、敢於擔當。忠誠、幹淨、擔當,深刻揭示了黨性問題的基本範疇和核心要義,鮮明昭示了黨員幹部應當站穩的黨性立場、應當堅守的黨性原則,必須作為黨性修養的聚焦點、著力點和落腳點,成為黨員幹部的政治信仰和思想素養。
對黨忠誠,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是黨性之首要。“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忠”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基因。古人講忠孝節義,忠是排首位。《論語》講每日“三省”,第一“省”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在古代典籍中,忠誠方麵的格言詩句、人物典故不絕於書。屈原忠貞憂國、範仲淹憂樂天下、嶽飛精忠報國寫下了忠誠的千古佳話,於謙《石灰吟》喊出了華夏兒女“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忠肝義膽。近代以來,泱泱中華,多少仁人誌士、英雄豪傑慷赴國難,在“忠誠”上演繹出了義薄雲天、氣貫長虹的壯麗詩篇。社會主義江山是無數革命先烈用忠骨忠魂鑄就起來的,社會主義事業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用忠心忠誠開創出來的。每個黨員幹部必須對黨赤膽忠誠,必須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對黨忠誠,就要忠誠於黨的信仰、忠誠於黨的宗旨、忠誠於黨的組織,發自內心地從政治上擁戴黨、從思想上擁護黨、從行動上緊跟黨。那種口是心非、陽奉陰違,“兩個嘴巴說話、兩張麵孔做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團團夥夥、拉幫結派的做法是與忠誠背道而馳的。忠誠是黨性的試金石。大風大浪、大是大非考驗著忠誠,艱難險阻、危急關頭檢驗著忠誠,風險挑戰、矛盾問題考量著忠誠,私心私欲、歪想雜念檢視著忠誠。黨員幹部決不能為浮雲遮望眼,決不能在忠誠度上出問題,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自覺地同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個人幹淨是從政的底線,是黨性的底色。自古以來,廉潔就視為官員的基本操守、治國的基本理念。《晏子春秋》提出,“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呂本中的《官箴》開篇就說,“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最重,一曰清、二曰慎、三曰勤”。古往今來多少官,惟有清廉誦千古。以不貪為寶的子罕、大義退玉璧的司馬遷、深夜拒金的楊震、懸魚拒賄的羊續、一錢太守的劉寵、拒收金錯刀的張衡、黃金難換心的李汰、一代廉吏的於成龍,他們清廉為政的故事傳誦至今、成為美談。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鮮明地書寫在黨的旗幟上、鐫刻在黨的章程裏。回想戰爭年代,大量的先進分子懷著一顆熱情幹淨的心、懷著一種對黨的無限向往,投奔黨的隊伍,跟著黨幹革命。與過去相比,市場經濟大潮中,一些人的入黨動機複雜了,有的抱著一種投機的心而來,表現出明顯的功利色彩。這種思想上的不純,必定會導致黨性上的不純和意誌上的薄弱,也必然經不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經不起誘惑糖彈的考驗。幹淨如一泓清泉,能照出一個人的黨性純度;如一把標尺,能量出一個人的黨性高度。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貴。守住了清廉就守住了節操,留住了清廉就留住了美譽。“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油水肥的地方是最易滑倒的地方,誘惑多的地方是最易眩暈的地方。每個黨員幹部都要自警自律、慎獨慎微,常念律己之益,常思放縱之害,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經得住考驗。要規範工作圈、淨化生活圈、純潔社交圈,用好手中的權,不謀非分之利;把好自家的門,拒收非分之禮;管好自家的人,不沾自己的光,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