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第一次出現一百個新人,文武百官都很稀奇。季雪芳,王青雲等六部尚書都在考官之列,皇上一個人坐在龍椅上,睥睨殿下。
皇上分了三道題。第一道題依舊是筆試,限時半個時辰。大家都很緊張,因為第一關考試是獨立的隔間,一天的時間,這一次是在大殿之上,當著百官的麵。
要求筆跡跟成績與第一次考試不符合的人,跟成績較差的一半人一起先下去,最後剩下多少時多少,名額不定。結果留下四十人,算是發揮穩定的
第二道題是皇上讓學生自己抽題,六部尚書隨機挑選學生答題。分數,卻是六個人一起打分,最後取均分。這一關,又淘汰了三十人。
最後十人由皇上麵對麵考查。皇上起身,從龍椅上徐徐來到考生麵前一一走過,大殿寂靜無聲。考生有的大大方方看著前方,也有的唯唯諾諾,低首看自己鞋子。
“你們是這一批人裏,最優秀的十個。不管最後考得如何,都按照往年的前十名等論。”說完,命內監把最後一道題遞給十位考生。
“看好了題目,誰先想好了,誰先上來。”皇上坐了回去,挺直了腰板,注視著這十個考生。
沒想到,霍青城第一個答題,他的題目是論世襲製度。
周國的世襲製度是三代以內,降一級世襲。皇上擬定了這個題目,難道是要廢除世襲製麼?百官開始悄悄的交頭接耳,氣氛變得格外緊張。皇上在上麵,一覽無餘。
“我朝自建立以來,沿襲降級世襲製度,作為嘉獎對社稷有特殊貢獻的人才。所謂福澤後代,封妻蔭子,一直以來,都是很多文人壯士的誌向。但是,即便如此照顧後輩,依舊不免養成很多紈絝子弟。”霍青城一個人,在大殿之上朗聲宣講,後麵的官員豎著耳朵聽的心驚膽戰。
“學生以為,可以廣設書院。推廣書院製度,讓所有願意學習的人都可以識文斷字,讓所有為官之人都參加考試。如此,才不負皇上國富民強的期望。”霍青城最後提到廣設書院,讓皇上想起小櫻在世的時候,也跟父皇提起過培養人才計劃。
“你的意見,跟落英公主倒是相投。”皇上說完,不在言語。
百官在下麵,不知道能不能開口。一旦書院製度盛行,那麼貴族勢力就將受到衝擊。以後,無論貴賤,都要在一個書院讀書,豈不是共享資源。
“皇上?”季雪芳等了半天,皇上不說話,也不知道還考不考了。
“嗯。先記下了。”皇上一揮手,讓第二個人上來答題。
第二位是莊貴妃的弟弟劉瑜,此人雖是皇親,卻十分低調。到處求學,已經二十五歲了,還未娶親。每次莊貴妃說要給他說門親事,他都說自己混賬,不能耽誤人家姑娘。有一次當著先帝的麵,他也是這麼說,先帝隻好笑笑,說劉瑜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