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決定(1 / 3)

活著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義。如果人生真有一點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

“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幽默在使人遠離和超越環境方麵的能力更強大,培養幽默以及運用幽默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是人們掌握生活藝術時學會的一種技藝。

喪失理智。一定事出有因,不然就是沒有理智。

“總有些事情會讓你喪失理智,除非你根本沒有理智可供喪失”

“生活”並不是模糊不清的東西,它是具體的事物,正如生活的任務也是真實而具體的一樣。它們形成了對於每個個體來說都是不同的、獨一無二的命運。沒有一個人及其命運可以與其他人及其命運相比較。沒有任何情形可以重複,並且,每一種情形都要求人們作出不同的反應。

每個人都應追問生命的意義;並且,每個人隻有通過承擔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隻有通過成為負責任的人才能對生活做出反應。

“過去的意義” 那些由於不能看到任何未來目標而任憑自己墮落的人,常常陷入對於過去的回憶之中。我已經提到的,存在著一種趨勢,回憶過去,用一種不同的方式,使得帶有所有一切恐怖的現在變得更少真實。但是,在對於現實存在的回避中存在著一種危險。它使人容易忽視那些能夠使集中營生活變得積極的機會,而且,這種機會確實存在。

意義療法是一種以意義為中心的心理療法。同時,意義療法並不關注在神經官能症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作用的惡性循環和反饋機製。 人對意義的尋求是其生命的初級動機,而不是本能驅力的二次合理化。這一意義是唯一的、特定的,它必須而且可以被人獨自地實現。隻有當這個意義實現時,個人追尋生命意義的願望才能夠得到滿足。

人類最後的自由,在已給定的環境下選擇態度的自由。環境可能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唯有改變自己的態度。

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獨立,即便是身心於恐怖如斯的壓力下,亦無不同。“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已態?

愛是人可以立誌追求的、最終的、最高的目標。於是,我們理解了,人的詩歌、人的思想和信仰揭示的偉大秘密所蘊含的意義:人的拯救是通過愛或被愛來實現的。 天使們迷失在對於無限榮耀的永恒思索中。 愛遠遠超越被愛者的肉體存在。在他的精神存在和內心自我中,可以發現最深刻的意義。至於它是否實際存在,是否還活著,都不再重要。

生命中的模糊和昏暗從來如影隨形,生活的晦澀和瑣碎也從來沒有人可以擺脫,孤獨無藥可解,但是溫柔的陪伴已是難求,脆弱的時候的確需要有人接著自己。

雨馨真的很慶幸自己這一生能有這麼一個愛自己的人,如果不是自身身體的狀況,估計她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這樣的幸福往往會讓人覺得短暫,她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把握挺過這的手術,畢竟這不是小型的手術,在得知本需要換心的她隻要一個手術就能恢複,怎麼覺得都有些不靠譜,雖然如此,但她還是決定賭一把,賭贏了還好,賭輸了……

她知道她的韓哥哥不希望她有事,如果手術有風險他是堅決不會同意的,而這一次,她選擇了再自私一回。

“馨兒,你真的要這樣做嗎?”

“是。”

“可是你明明知道這有風險,要是有個萬一,那小智怎麼辦?”

“我知道,所以我把小智交給你。”

“我……”

隻見雨馨點了點頭對著站在自己麵前的馮駿熙說道“俊熙,我看的出,你是個守信之人,我也知道你是真心想和小智做朋友,所以我拜托你,在手術之前幫我隱瞞著韓哥哥,我知道我自身麼情況,哪怕隻有百分之零點一的希望我也要賭一把,不管結果如何,我都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