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她來了。”
“哦~哈哈……看來,她也不過如此。把她帶到我書房來。”
“是。”
人生應當看清看透,不看破。
看清需要智慧,看透需要閱曆,不看破則需要一種胸襟。
有這種胸襟的人,精神世界一定是豐富的、安詳的。
一個人,倘若能夠通過自己的體悟,看清這個世界;並且能夠通過自己的細致拿捏,不將事物看破說破,你的人生,定將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此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們時常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會聽售貨員的話買下一堆昂貴卻又沒什麼用的東西?
為什麼我們會答應別人原本不想答應的請求?為什麼看到別人排隊時,我也跟著排隊?……
其實,這些都是別人對我們運用了心理戰術的結果。
那什麼是心理戰術呢?
心理戰術是一種抓住對方心理,通過影響對方的潛意識,改變其意識和認知,以達到自己目的的心理征服戰術。
其實,心理戰術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神秘和深奧,它隻是人們眾多心理活動的一些規律性總結。
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一幕幕的心理戰。因為生活主要就是由人的心理和行為支撐的。
有人,就有心理,也就離不了心理戰術。說不定現在你的身邊就有一個人正在對你使用著心理戰術呢。
經濟不景氣時期,有一間向來營運很好的公司,盈餘大幅滑落,老板為隻能發給員工一個月的年終獎金而憂心:“許多員工都以為可以拿到至少兩個月的獎金,恐怕飛機票、新家具都訂好了,隻等拿了獎金去付帳呢!”
經理也愁眉苦臉:“就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給一大把,現在突然變成兩顆了,孩子一定會吵。”
老板聽完,好像有了靈感。
兩天後,傳出消息:“由於公司運營不佳,年底要裁員,年終的聚會晚宴,可能都要取消。”
聽到這個消息,公司裏頓時人心惶惶。每個人都在猜,被裁的那個會不會是自己呢?
過了幾天,又有消息宣布:“公司雖然艱苦,但大家在一條船上,要同舟共濟,再怎麼艱難,也絕不會犧牲共患難的同事,就是年終獎金,不可能發了。”
聽說不裁員,大家放下了心上的大石頭。不至於卷鋪蓋的喜悅,早壓過了沒有年終獎金的失落。
突然,老板召集各主管開緊急會議。
員工們麵麵相覷,不知道又有什麼狀況出現。
幾分鍾後,主管們紛紛衝進自己的部門,興奮地高喊著:“有了!有了!還是有年終獎金的,整整一個月,馬上就會發下來,讓大家過個好年!”
刹時,整個公司,淹沒在一片歡呼聲中。
心理戰術(Psychological tactics),心理戰術是一種通過與人的接觸(或群體的接觸)。
觀察行為習慣,通過多方麵的了解,總結出他的性格特點(或群體的心理狀態)。
針對心理上的弱點,逐步攻破他(他們)的心理防線 ,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心理戰術就是靠平時所觀察這個人的弱點從而從他的弱點上找突破口,攻破他的心理防線。
所謂心理戰,是指敵對雙方運用心理學原理,通過宣傳和其他活動,從精神上瓦解敵方國家及其軍隊的作戰樣式。它通常分為政治心理戰、經濟心理戰、外交心理戰和文化心理戰等。
人的心理戰常用的手段包括:宣傳、恐嚇、威懾、欺騙、誘惑、詭詐、懷柔以及收買等。
其中,宣傳是心理戰的基本手段,往往通過無線、有線廣播,散發宣傳品,郵寄心戰書信,實施戰場喊話,宣傳本國的社會製度和政治主張。
有時發動謠言攻勢,進行挑撥離間,策劃暴動騷亂,從事破壞暗殺,來動搖和瓦解對方的軍心、民心,削弱其戰鬥意誌。
每當進行心理戰:宣傳上要主動進攻;充分了解敵軍心理上的強點和弱點;
重點是對敵方軍官從心理上進行瓦解;
心理戰的手段要與部隊作戰行動對敵施加的心理影響結合運用;
要加強己方的心理訓練,及時識破和挫敗敵方的心理戰。
心理戰起源較早,中國古代的“四麵楚歌”,就是運用心理因素的成功例證。
現代心理戰作為一種專門的鬥爭手段被普遍重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一些國家和軍隊對心理戰的研究和運用逐漸廣泛地開展起來,建立了專門的機構,研究心理戰的理論,搜集心理戰的情報,製訂心理破壞的政策和方法,考察心理影響的效能,研製並改進心理戰的技術器材等。
其實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比如高考發揮很重要在臨場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