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座城市的故事,可以有很多方式。
發現首爾就像聽完一場李斯特的狂想曲,各種色彩與幻象在視覺和腦海中撞擊,然後在這種目眩神迷的狀態下,人漸漸地感受到隱藏在首爾這座炫彩都市背後,那曆久彌新的人文氣息。
發現首爾,通常是從夜晚開始的。東大門、大學路、漢江,首爾的夜晚是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的。
跟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各種韓妝店流連;和鬧市中賣烤肉串的韓國大媽“俺娘哈曬腰”(韓語:你好啊!);到潮牌店淘貨,按著計算器和店主砍價;
或是跳上電音舞台,和最IN的韓國年輕人狂野熱舞,流行,是這裏的代名詞。
首爾的夜,總有享不完的熱鬧、玩不夠的癮。
在韓國,好玩的確實有很多,但是最為令人難忘的莫過他們的飲食。
對韓國飲食,許多人並不陌生,雖然單調,但仍不失特色。
“韓定食”即韓國式客飯,是朝鮮風味的宮中料理,不加辣椒粉是它的特征,有蒸、烤、湯、拌等多種烹飪方法。
每家餐廳的食譜和價格並不一致,但一定會包括以小麥煎餅包裹肉類和8種蔬菜的“九折阪”,此外還有加放肉類、魚類、蔬菜和蘑菇燉煮的火鍋“神仙爐”。
此類餐廳大多陳設精致家具,有高級住宅的印象,使遊客覺得賓至如歸。
“韓國之家”的韓定食很有名,午餐尤為價廉,須提前電話預約。
“冷麵”尤為人們熟悉,有爽口的“水冷麵”;以辣椒醬作調味的“拌冷麵”兩種。
任何季節以它來取代白米飯,是最受歡迎的食品。
各餐廳的冷麵稍有不同,麵條上附加的配料多以肉類、蔬菜或水煮蛋為主,也有放生魚片的。
長長的麵條可用剪刀剪短後再享用。
“冷麵”在各大眾化餐廳都有,較有代表性的是首爾中區的“又來屋”。
“石碗拌飯”是韓國獨有的菜肴。白米飯上蓋上黃豆芽、肉類、雞蛋等佐料,盛在滾燙的石碗內,加放適量的辣椒醬後攪拌食用,鍋底的鍋巴更是一絕。以全州中央會館的“石碗拌飯”最有名。
泡菜幾乎是韓國菜的象征,幾近每餐必備。
材料利用大白菜、蘿卜、黃瓜等蔬菜。
泡菜中以包裹式泡菜最為美味:將栗子、梨、大棗、章魚、鮑魚、蝦、鬆仁等以大白菜包裹,具有一般泡菜所沒有的“豪華”。
有的泡菜除主要蔬菜外,亦加放蔥、薑、蒜、水芹菜等,不僅口味醇美,又有豐富營養。
在韓國的任何地方都可品嚐泡菜,最妙的是因地方不同而口味各異,不妨—一嚐試。
以綠豆及米粉做成的煎餅,芳香溢齒,是最可口的下酒菜,百吃不厭。加海鮮的煎餅又名“蔥餅”,是人人喜愛的小吃。
韓府……
“哥哥……這是我的,你還給我!”
“不給,誰搶到的就是誰的!”
“哥哥你欺負人……”
“誰讓你那麼笨啦!”
“潔兒不笨,哥哥你才是大笨蛋。把東西還給我。”
“嘿嘿……不給!”
“還給我!”
“你拿到了就給你!”隻見兩個小身影在那拉扯著。
“軒兒,潔兒,你們在幹嘛呢?”
“外婆,哥哥欺負人。”
“軒兒,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