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認為成為領導隻是極少數人的事情,但我現在已經不這麼認為了。
現在我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領導者。但我們最終沒能成為領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在領導觀方麵出了根本性的錯誤。
正如我之前所認為的,當你認為領導是一種管控工作的話,那就注定當領導隻能是少數人的權利,因為管控人隻是少數人才具有的特質能力。
但是如果我們轉變了觀念,把領導當成服侍者的話,那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領導者,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服侍者。
我認為做好服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當然前提條件是自己願意去服務,並且能夠從服務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意義。
從根本上講,人是無法管控的,因為自由是每個生命的天性,人不喜歡受到管控。
但是每個人都喜歡被服務,喜歡在服務中享受生命被尊重的價值感。
所以能夠服務天下者,就能夠獲得天下人心,成為世界的領袖。
很多人想成為領導但最終沒能成為領導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去想做服務者。
由於人的天性是向往自由和享受的,所以對於更多人來講,隻喜歡享受服務而不願意去服務別人,而這就是更多人無法成為領導者的重要原因。
在很多人的眼裏,覺得受到別人的服務是尊貴的體現,去服務別人自然是卑賤和低下的。
這就是一種觀念上的錯誤。
可以說人都是觀念的奴隸,我想大概除了象佛陀這樣的極少數聖人以外,所有的人都生活在自己編織出來的觀念之中。
從心理學原理上講,每個人所看到的都隻是自己內心所投射出來的影子。
人們之所以會認為某些行為是卑賤的,是由於後天的生活經曆形成了相關觀念,使自我心中先產生那種自己所定義的具有卑賤感的小我形象。
如果現實中由於某些事件或現象觸動了這個卑賤小我的話,就會引發自我卑賤感。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事情發生,我們每個人在自我意識中都會給自己貼上很多標簽。
有時外人明明是無心之言,卻往往會不自覺地刺痛到內心的小我,由此而產生各種情緒困擾,所謂“人必先自辱,而後人能辱之”,就是這樣的意思。
所以人隻有改變內心那個自己定義的小我形象,才能真正獲得心靈的自由。
生命成長的最大障礙是來自於觀念的阻力。
我們都生活在有分別心的觀念世界裏,我們都已經習慣了用自我分別心去判斷何者為高,何者為下,何者為尊,何者為賤。
當我們以固有的視角和觀念去看待世間萬物的時候,就形成各種限製性的認知模式,這就是我們生命成長最大的阻礙。
而佛法的高明之處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去破除這些障礙,如何去移除各種限製性觀念模式。
所以佛法講究要斷我執,就是要除去分別心和執著心,要以平等視角見物,以無分別見物,這樣才能獲得對事物的客觀認知,而不落入自己的觀念圈套中,才能獲得平等性智慧。
然而要斷我執,必先除我見,就是要先移除固有的觀念模式。觀念決定行動力。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對曆史上的一些偉大領導人物生平事跡的了解,進而樹立起“服務是高尚的”這一觀念模式,轉化掉舊有的“服務是卑賤的”這一觀念模式的話,就會在行動上消除我們的各種阻力,就能夠使我們變得樂於奉獻和樂於服務。
以前教我修行的幾位老師都反複強調一句話,那就是:“順成人,逆成仙”。其實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世俗事業領域,有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有勇氣從自己的反麵打倒自己,這樣才會擴大我們認知事物的視角。
我們講服務是高尚的,就類似中國古語講的“吃虧是福”一樣,真正領會了那就別有一番人生境界。
從人類的發展曆史來看,心靈的服務無疑是生命最為高尚的行為,那些偉大的聖人先哲如佛陀、老子、孔子、耶穌、穆罕默德等莫不是如此而步入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頂級導師行列。
所以老子說:“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以及“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些智慧語錄是值得我們永恒銘記以指導我們的行動。
佛陀講人人都可成佛;馬丁·路德·金說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偉人;同樣也可以推導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領導者”這一結論。
從基督教的有關領袖人物的傳記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領袖人物原本都是非常平庸甚至還有嚴重缺陷的人,但是他們卻能夠成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
所以在基督教中有這樣的說法,就是說上帝偏愛揀選那些原本不優越的人來當領袖,正是因為那些人沒有優越的條件,所以越能夠放下一切聆聽神的教誨,所以反而能夠得到神的指引而成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