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相愛(1 / 2)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酒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隻影向誰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愛恨情仇,相伴相生,相愛相殺。

而將愛恨情仇演繹得最為淋漓盡致的,恐怕得數“武俠”,在武俠的世界裏,我們可以看到刀光劍影,也可體味真正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武俠的世界離不開一個“仇”,更離不開一個“情”,而如果用情走火入魔,最後換來的則是“恨”。

《神雕俠侶》中的李莫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情比任何人都有過而無不及。

但是她的“情”換來的卻是悲劇,她愛陸展元至深、至死,卻遭無情拋棄,她錯愛了一個不該愛的人,錯把一段孽緣認作永恒,錯把感情迷失當成執著,錯把對自己的欺騙遷怒於世間每一個有情人,她錯在愛極生恨……

在得知陸展元和何沅君的死訊後,她掘墓焚屍,把骨灰一個灑在華山之顛憑風飄蕩,一個拋入東海逐浪隨波。

這是一種可憐、無奈而錯位的愛,否則又何苦恨得如此切齒。

最後的最後,她大叫著陸展元的名字,縱身火海,至死猶歌:問世間,情是何物……

愛就愛得刻骨銘心,恨就恨得徹徹底底,李莫愁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著對愛的堅持。

相較於李莫愁的悲情,楊過和小龍女之情,則顯得唯美很多。

他對小龍女愛得至死不渝,小龍女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正因如此,才會有寧死也不肯吃那唯一救命的半枚丹藥,才會有斷腸難熬的16年之約,才會有16年後毅然絕然地墜入絕情穀底,才會有他們最後的長相廝守和感動萬人的千古絕唱……

楊過與小龍女終成眷屬,逍遙於江湖之外,讓人好不羨慕,但我想問一下楊過,他可記得,也許他記得,也許他不記得,也許他裝作不記得,他的那些曾經:一出娶親的戲就讓陸無雙流盡情淚;一句“從此以兄妹相稱”便注定了程英半世孤苦;一瓣情花入口即枉送了公孫綠萼的性命;一摘下麵具就誤了郭襄的一生……

“江湖笑,恩怨了…愛不到,放不掉,忘不了…愛或恨,都不要。”

原來,江湖中,沒有正邪、沒有對錯,有的,隻是愛恨情仇。

要怪就怪,這世間,有太多的癡男怨女。

我們總是在失去之後才後知後覺,以為一些人,一些事,隻是生命中一抹浮雲,以為可以從此相忘於江湖,卻在別離之際發現,那些過往原來早已紮根在心底,拿不掉,抹不去。

我很想知道,楊過和小龍女過著神仙眷侶生活的時候,他是否可記得,還有一個癡心的女子對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拋盡韶華,守候一生。

他是否會想起,多年前那張天真無邪的麵容,是否會想起,初遇時她莞爾一笑,道,我姓郭,單名一個襄字……

情到深處自難忘,晨鍾暮鼓愁情長。

鏡中花,水中月,洗卻鉛華盡滄桑。

回看,郭襄的一生,是神雕一書的終結,也是倚天一書的開始。

這個少女為了一份相思騎著青驢走遍天涯苦苦尋覓,又讓兩個男子為她傾慕一生,這三份相思慢慢沉澱,成為武當、峨眉、昆侖三大門派,一部倚天就此展開。

人世間,情這東西有時候很簡單,有些時候卻很複雜。

我喜歡你,但你卻喜歡他,可他愛的卻是那個她。錯綜複雜間,又牽引了多少糾葛?

郭襄對楊過癡情,而又有兩位男子對她傾情,我不知道這樣的情債之鎖該如何去解。

何足道,號稱昆侖三聖,琴棋劍三絕集於一身,無奈郭襄的感情世界早已經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縱然是何足道滿含深情的一曲情譜:“考槃在澗,碩人之寬。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天一方……碩人之寬,碩人之寬……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獨寐寤言,永矢勿諼,永矢勿諼……”但這也隻能讓郭襄心中一動,臉上微微一紅而已。

最後,他們隻能如浮萍聚散,何足道少林寺前輸給了覺遠和張君寶之後,兌現了誓言,黯然返回西域。

想來,昆侖坐忘峰之名定是由他思念郭襄而來,而他自己想必也是終身未娶,否則以何足道之賢,怎會有何太衝這種敗類後人?

而張君寶對郭襄的愛慕不同於何足道,他同樣癡迷,但有很大一部分是依戀之情:“郭姑娘,你到哪裏去?我又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