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F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F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誌。
埃菲爾鐵塔是葉龍和夏小萱的第一站。埃菲爾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麵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9萬隻鉚釘,極為壯觀。
“哇!好高啊,太壯觀了,葉龍哥哥,你說是不是?”夏小萱狠狠地拍了幾張照片,對葉龍驚歎道。
“嗬嗬!”葉龍笑了笑,沒有答話,隻不過他的心裏也是在佩服這些外國佬的才智,這麼具有代表性的鐵塔都能建造出來。
“葉龍哥哥,這次你知不知道這座鐵塔的曆史典故呢?”夏小萱突然問道,以往她和她的葉龍哥哥沒去一個地方,葉龍總能說出那個地方的曆史典故,這次她也想知道她的葉龍哥哥是不是也知道。
葉龍淡淡一笑,拉著夏小萱在旁邊的椅子上坐著,然後才說道:“埃菲爾鐵塔(又譯“艾菲爾鐵塔”)是F國巴黎著名鐵塔,坐落在塞納河南岸馬爾斯廣場的北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了。巴黎鐵塔有如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凱旋門,香榭麗舍大街一樣是巴黎的地標性建築。”
“塔身為鋼架鏤空結構,高324米,重9000噸。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層平台可供遊覽,第四層平台海拔300米,設氣象站。頂部架有天線,為巴黎電視中心。從地麵到塔頂裝有電梯和階梯,1711級階梯。”
“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麵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征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征方案裏,選中了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的設計:一座象征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以設計人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塔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
“隻不過當鐵塔開始破土動工的時候,超過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聯署一份請願書,要求停止這一工程。他們聲稱埃菲爾的“大燭台”會損害巴黎的名譽和形象。”
“啊?他們怎麼能這樣哦?那最後呢?”夏小萱聽到此處,皺眉生氣的說道。
“傻瓜,最後當然鐵塔依然被建造了啊,要不然你現在看的是什麼哦。”葉龍淡笑著說道。
“哦,嗬嗬,也是哦。”夏小萱吐著小舌頭,笑著答道。
葉龍對夏小萱如此可愛的動作淡然一笑,然後繼續說道,“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麼,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就是現代巴黎的標誌。”
“哇!原來這座鐵塔來頭這麼大。”夏小萱聽完葉龍的話後,驚訝道。
“那是當然了,好了,小妮子,我們繼續去下一個目的地。”葉龍起身說道。
凱旋門(Triumphal Arch)是歐洲紀念戰爭勝利的一種建築。始建於古羅馬時期,當時統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績。後為歐洲其他國家所效仿。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廣場上。用石塊砌築,形似門樓,有一個或三個拱券門洞,上刻宣揚統治者戰績的浮雕
巴黎凱旋門,位於巴黎戴高樂星形廣場的中央,又稱星形廣場凱旋門,為巴黎四大代表建築之一(埃菲爾鐵塔,星形廣場凱旋門,盧浮宮和盧浮宮博物館,巴黎聖母院)。麵對香榭麗舍大街,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為紀念奧斯特利茨戰爭的勝利而建立,1806年8月15日奠基,1836年7月29日落成。
而這座巴黎凱旋門正是葉龍帶著夏小萱所看的第二站,葉龍依然對夏小萱介紹道。
巴黎凱旋門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設計師是沙勒格蘭CHALGRIN。星形廣場凱旋門全部由石材建成,高48.8米,寬44.5米,厚22米,中心拱門寬14.6米。四麵各有一門,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像,門內刻有跟隨拿破侖?波拿巴遠征的286名將軍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外牆上刻有取材於1792~1815年間法國戰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門楣上花飾浮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儼然是一件精美動人的藝術品。正麵有四幅浮雕——《馬賽曲》、《勝利》、《抵抗》、《和平》。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側(麵向田園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誌願軍出發遠征”,即著名的《馬賽曲》的浮雕,是世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藝術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