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篇】凱旋門(2 / 3)

巴黎人推翻了他的王朝,他重蹈叔叔拿破侖一世的覆轍,成為沒有國家的皇帝。奧地利皇帝體恤他的疾病,將他安置在希臘附近的一個島嶼上。他再也沒有踏上過法國或者意大利的土地。幾年之後,第二帝國的皇帝默默無聞的死在的希臘小島上。

叔侄兩個的結局是多麼的相似!

****

奧地利軍隊一路推進,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攔阻。戰爭仍然在繼續,然而法國的軍隊已經一敗塗地,喪失鬥誌。法國各地的零散軍隊斷斷續續抵抗了半年,終於在1868年春天停止了一切抵抗。

當然那個時候奧地利已經開始從法國撤軍了。

奧地利皇帝進入巴黎的儀式盛大隆重,戰爭幾乎沒有影響到巴黎這個繁華的商業之都,在奧地利軍隊的高壓命令下排隊歡迎奧地利的占領軍的巴黎人,臉上充滿了不安。

第三共和國的政府首腦梯也爾作為國家的代表,歡迎奧地利皇帝進入巴黎。日後,梯也爾成為法國首相,與奧地利簽訂了《洛桑和約》。

按照首相的意願,是打算把30萬軍隊都放在法國境內住上那麼個三兩年,讓法國人來負擔養兵的重擔,然而皇帝弗蘭茨卻否定了這個做法。

“不行。雖然讓法國的財政部出錢來養奧地利的士兵固然是一件很能拖垮法國經濟的事情,但是奧地利不能那麼做。”

“那麼,關於戰爭賠款的問題,是否可以適當的增加一點?”

“我想應該是可以的,具體的數目你和其他大臣們商議吧。”弗蘭茨不願意做的太狠的原因,一個理由是跟他溫和的個性分不開的,一個理由是茜茜再三交待不可以對法國盤剝的太狠。做人留有餘地一直是伊麗莎白孜孜不倦灌輸給丈夫的信條。

伊麗莎白用奧地利分批從法國境內撤回這個條件,換取了另外的東西。

幾天後,亞曆克斯帶領屬下進駐了盧浮宮與凡爾賽宮。

遵照奧地利皇後的意願,盧浮宮與凡爾賽宮的所有物品,都全部登記在冊,打包運回維也納。奧地利皇後還特別要求,將整座鏡廳整體拆下,搬回維也納重新組裝。

又命人將巴黎凱旋門拆了,運回維也納。這座凱旋門將與勃蘭登堡門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昭顯奧地利帝國的強盛。

這幾項工作的工作量極其巨大,以至於被派來做清理和打包工作的士兵們叫苦不迭。

亞曆克斯手一揮,做拆遷動員:“這項工作的意義在於,法國人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積蓄,現在都歸奧地利所有了!法國那個傲慢的拿破侖皇帝,在驅兵進入維也納的時候,可想不到日後他的國家會遭受到失敗!這就是我們今天站在這裏的原因,我們要把這些美麗的物品都奉獻給我們的國家,奉獻給我們的皇帝陛下,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物品是我們美麗的皇後陛下想要的。我們流血流汗拚死打仗,為的是什麼?是國家,是個人的榮耀,對沒錯,可是我們願意冒著會死掉的危險,是為了我們美麗的皇後來作戰的。你們能否認這一點嗎?現在,我們的皇後想要看到我們在法國得到的東西——皇帝陛下有戰爭賠款,有和約,我們就給皇後獻上這個世界上最華麗最昂貴最能夠配得上皇後的東西!”

亞曆克斯激動的演講打動了士兵們的心。是啊,誰能否認,自己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參軍,不是為了仙女皇後呢?

當然這仍然免不了會有人抱怨,會有物品丟失,但是總體上來說,這項任務完成的不錯。

盧浮宮和凡爾賽宮的無數珍寶中,自然也包括了幾年前法國軍隊從中國北京清漪園與圓明園帶回的寶物,如今風水輪流轉,巴黎也遭受了明目張膽的搶劫。伊麗莎白沒有下令燒掉無法帶走的宮殿,已經是十分顧及法國的臉麵了。

英國、俄國麵對奧地利壓倒性的勝利已經暫時失語了,伊麗莎白也並不想做的太過分,引致英國這個老牌盟友的反感。

奧地利軍隊陸陸續續從法國境內撤出。第一批撤出的,是巴伐利亞、薩克森、漢諾威的軍隊;然後比利時、丹麥軍隊撤出;意大利軍隊也緊跟著撤出,前往原撒丁地區集結。匈牙利部隊和捷克人組成的幾個軍在和約簽訂後離開法國境內。

奧地利軍隊在法國境內分散成幾大塊,鎮壓法國零散軍隊的抵抗,全麵停戰乃是和約簽訂之後了。在1868年底之前,全部萬奧地利軍隊也全部撤出了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