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活的境界1(1 / 3)

第二章生活的境界1

自信是動力之源

——茂林

2001年5月20日,美國一位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布魯金斯學會得知這一消息,把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一隻金靴子贈予他。這是自1975年以來,該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台微型錄音機賣給尼克鬆後,又一學員登上如此高的門檻。

布魯金斯學會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麼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八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可是,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

鑒於前八年的失敗與教訓,許多學員知難而退。個別學員甚至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和克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少,再說即使缺少,也用不著他們親自購買。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並且沒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記者在采訪他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農場,裏麵長著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裏麵長著許多大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很適合砍伐枯樹。假若你有興趣的話,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複……最後他就給我彙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成功後,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空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這麼一個人,這個人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

人要活在“今天”

——唐慧忠

柳比歇夫是蘇聯著名的昆蟲學家。他一生善於經營時間,充分挖掘和利用時間的每一個細胞。從26歲開始,他便實行一種科學的時間統計法,每天都要核算自己當日的時間,細致到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正因為如此,柳比歇夫一生中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發表了70多部學術著作,寫了12500張打字稿的論文和專著。

而著名的醫學家奧斯勒爵士在一次演講中,告訴別人他成功的秘訣,就是因為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他說,人生隻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變成了一種永遠的回憶;明天還沒有到來,我們隻有真實地活在今天;把握今天,用今天的努力去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柳比歇夫和奧斯勒爵士的成功,都是因為他們懂得珍惜光陰、經營時間,他們切斷過去和未來,都真實地活在今天。

誠然,活在今天,我們需要“水滴石穿”的堅韌,更需要一種“事半功倍”的人生策略。至於老太太將鐵杵磨成針和愚公移山,我們信服的是他們那種頑強的執著,並不是他們的一成不變和墨守成規。

活在今天,讓我們好好地經營今天,因此,不可留戀過去的精彩,也不再企盼前方模糊的風景,開始動手吧,動手做好今天的第一件事情!

翅膀隻屬於鳥

——戴建強

有一天,兩隻井底之蛙對造物主說:“請你幫助我們離開這個巴掌大的地方吧。”造物主說:“行。現在有兩條路供你們選擇:其一,給你們延長20年的壽命,你們大概需花10年時間苦練跳躍之功,等有朝一日依靠雙腿的力量跳出井底後,就可以自由生活在廣闊天地;其二,用你們的雙腿換取一副翅膀,能像鳥一樣飛翔,但是必須一直飛下去,不能作片刻停息,否則,落地之時即為死亡之時。”

甲蛙選擇了第一條路,乙蛙選擇了第二條路。10年後,甲蛙憑著健壯的雙腿,終於躍出井底,放眼四周時,發現乙蛙正躺在井口不遠處呻吟,看樣子已無生還的希望。原來,失去雙腿的乙蛙,以為擁有翅膀就可彌補自身的缺陷,很是慶幸地享受著飛翔帶來的快樂,但時間一長,它漸漸感到無休止的飛翔非常單調乏味。最後,它下定決心,明知落地即亡,也要讓拍打的翅膀停下來。

許多時候,彌補人生的短處或劣勢,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而是努力化己之短為己之長,正如翅膀比腿要飛得高,但畢竟它隻屬於鳥而不適用於蛙。

永恒的真理

——朱權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為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永不放棄你的希望

——曾奇峰

在馬來西亞的一個國際心理學會議上,我認識了一個俄國人,他向我大力推薦他所創立的積極心理治療理論。

他講了他所做過的一個試驗:將兩隻大白鼠丟入一個裝了水的器皿中,它們會拚命地掙紮求生,一般維持的時間是8分鍾左右。然後,他在同樣的器皿中放入另外兩隻大白鼠,在它們掙紮了5分鍾左右的時候,放入一個可以讓它們爬出器皿的跳板,這兩隻大白鼠得以活下來。若幹天後,再將這對大難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樣的器皿,結果真的令人吃驚:兩隻大白鼠竟然可以堅持24分鍾,3倍於一般情況下能夠堅持的時間。

這位心理學家總結說:前麵的兩隻大白鼠,因為沒有逃生的經驗,它們隻能憑自己本來的體力來掙紮求生;而有過逃生經驗的大白鼠卻多了一種精神的力量,它們相信在某一個時候,一個跳板會救它們出去,這使得它們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這種精神力量,就是積極的心態,或者說是內心對一個好的結果心存希望。

當時,我心裏想著那兩隻大白鼠,總覺得不是滋味,就略帶反感地對他說,有希望又怎麼樣,最後它們還不是死了。出乎我的意料,這時,他告訴我:不,它們沒有死,在第24分鍾時,我看它們實在不行了,就把它們撈出來了。

我問:“為什麼要那麼做?”

他說:“因為有積極心態的大白鼠有價值,更值得活下去,我們人類應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內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