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江西殘敵與贛邊剿匪5(1 / 3)

追擊江西殘敵與贛邊剿匪5

揭開假和尚的麵具

就在“南豐王”李彬匪部被殲滅的1個月後,一個以佛門為掩護的宜黃縣土匪頭子吳勳民也在福建寧化被俘。

吳勳民,宜黃縣人,是贛東的重要匪首之一。他從21歲起,就為國民黨反動政權效力,先後擔任“鏟共義勇隊隊長”、保安團分隊長、中隊長、大隊長和副團長等職,並一路“青雲直上”,直1949年初,他已當上了國民黨宜黃縣黨部書記。期間,他殺害了許多革命幹部和群眾,欠下了累累血債。

吳勳民的手中有9個連,每個連有60~100人,有1000多支槍。1949年5月,“豫章山區遊擊隊司令部”成立時,吳勳民也被收入黃鎮中門下,被任命為“第八總隊總隊長”。他搞來許多國民黨發行的“銀元券”,以等量“銀元券”抵等量銀元的價格,強行賣給百姓,致使許多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同年7月,我撫州軍分區司令員夏新民,帶了四八三團1個連到宜黃,會同公安局的幹部,爭取吳勳民投誠。但吳勳民不僅不從,還狂妄地說:“我有槍就有飯吃,怕什麼呢?”

針對這種情況,我軍隻好以武力解決吳勳民。吳勳民帶著一批匪徒逃到了新豐鄉,將自己的大部隊兩個連的兵力留在了寧都、樂安交界的白竹鄉和黃陂鄉。

撫州軍分區無法抽出相當的力量來剿滅白竹鄉和黃陂鄉的這些頑匪,新成立的縣委便決定利用政治攻勢,分化瓦解他的部下。

吳勳民的兩個連長均姓鄧。其中有一個叫鄧炳儀的連長,與當地開明人士鄧希紹有些親戚關係。

宜黃縣公安局長王寶琪找到鄧希紹,要他到白竹鄉去爭取吳勳民的這兩個連的投誠工作。

鄧希紹和同事鄒敬祖等一行人到白竹鄉找到鄧炳儀,說明來意。鄧炳儀見國民黨大勢已去,吳勳民也逃往新豐,便同意了鄧希紹的要求,並帶領著部下交出了手上的槍支彈藥。

為了早日瓦解完成吳勳民匪部的力量,鄧希紹又讓鄧炳儀為其帶路來到了駐黃陂鄉的那個連,在鄧希紹和鄧炳儀的勸說下,這個連的土匪們也放下了武器。

兩個連的先後投降,使躲在新豐的吳勳民氣急敗壞,但是,不等他緩過氣來,我四八三團兩個連的戰士們便又秘密的來到了新豐鄉。

吳勳民不敢與我軍交戰,一遇我軍交火便急忙向山區潰逃。他原想朝他的上司黃鎮中處靠攏,可到達寧都附近時,才知道黃鎮中早已被我軍困在翠微峰,自身不保。於是,吳立即轉身,率部準備逃往福建。

在逃亡福建的路上,吳勳民匪部再次與我軍追擊部隊交上了火。此戰,我軍打死土匪10人,俘虜60多人,繳槍100多支。

吳勳民好不容易才保留下來300多人,一下又敗掉了近三分之一,他收拾殘部,來到了福建。

1950年2月20日,為躲避解放軍的追剿,吳勳民將土匪分散為3股:一股交由手下廖僅帶領,駐雙坑;另一股兩個中隊駐廖家寧;吳勳民自領三中隊,駐紮於峰上。

兩天後,我人民解放軍在追剿“資溪暴徒”時,順便消滅了吳勳民的另兩股土匪。吳勳民隻剩下親自管理的第三中隊,僅有70多人。

解放軍尾追而來,吳勳民隻好又帶著殘部從峰上逃至焦坑,後來又竄到賢河。幾天後,吳勳民突然失去了蹤跡。

1950年底,全省的剿匪工作取得重大的勝利,許多匪首紛紛落網,大規模的搜剿行動也已告一段落,但依然沒有匪首吳勳民的消息。

宜黃縣委責成公安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抓捕吳勳民歸案。

1951年初,宜黃縣公安局長王寶琪,從一些在福建被俘的土匪那裏了解到,吳勳民極有可能還在福建寧化一帶,因為那裏高山綿延,林深似海,隱藏幾個人在那裏,是非常難找到的。

根據俘匪提供的情況,王寶琪分析,吳勳民要活命就離不開群眾,隻要他與群眾有接觸,他就一定能夠“浮出水麵”,他將前往福建寧化捉拿吳匪的任務交給了偵察股長王九鳳完成。

王九鳳領命後,立即帶了兩個人一起去,他們一個叫鄒群,另一個叫許天佑。

這個許天佑是一名社會人士,解放前夕被吳勳民強加罪名關進大牢。王寶琪出任局長後,將他從牢中放出,他對共產黨非常感激,一直想找個機會“感恩”。這次要他同去抓捕吳勳民,再合適不過了,而且他們3人中,他又非常熟悉吳勳民,了解他的習慣與個性,對尋找和抓捕吳匪非常有利。

王股長一行3人直奔寧化,在當地公安部門的配合下,他們爬遍了那裏的深山大壑,鑽遍了那裏的千年老林,終於發現了在一個高峰之上隱約可見的一座舊廟。

他們探訪了舊廟附近的村鎮,了解到最近廟裏來了幾個和尚,因為廟裏和尚下山買東西來得勤了,東西也買得更多了。

王九鳳對同伴們說:“吳勳民很可能就藏在舊廟裏。從廟裏食品增加的數量看,他們大概有3到5人。”

許天佑有點急不可待,說:“他們隻有3到5人,我們也有3個人,應該可以對付他們,我們明天就去,免得夜長夢多。”

王九鳳說:“其實,從以前來看,窮途末路的土匪去當和尚,是常有的事,但如果那幾個人不是吳勳民等人的話,我們這樣去就會打草驚蛇。所以,我們如果要打,就要一擊而中,一舉而擒,不能讓一人逃脫。”

鄒群說:“我同意老王的意見。我們應該先去廟裏看看,弄清虛實,把寺廟周圍的環境摸清楚,這樣打起來就更有把握。”

他們認為這樣最好,可是到底該派誰去打探情況呢,如果他們一起去的話肯定會引起敵人懷疑的。王九鳳提議自己去最為合適,因為吳勳民認識許天佑,而鄒群呢?又不認識吳勳民。王九鳳雖然也沒見過吳勳民,但他跟吳匪的手下多次談過話,對其的長相形容略知一二。

第二天,王九鳳化裝成到廟裏進香的農民,向寺廟走去,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去進香的農村的老婆婆,於是便與她便結伴同行。

老婆婆告訴王九鳳,解放前這裏有五六個和尚,土改時把廟裏的田分了,和尚就走了,現在隻有兩個老和尚,一個做住持,一個燒飯打雜,都五六十歲了。

他們走進廟裏一看,廟不大,佛像也很破舊,大殿裏隻有一個老和尚有氣無力地敲著木魚。

參拜完大殿的如來佛,老婆婆告訴王九鳳說後麵還有觀音菩薩,一起前去燒香。這正合了王九鳳的意願,他便扶著老人家往後殿走去。

他們剛走到旁門前,就從裏麵出來一個年輕和尚,看了二人一眼,攔住了他們的去路說:“施主請慢,我們方丈正在念經,外人不能打擾,請施主以後再來。”

老婆婆嘟嚕一句說:“這是哪裏來的規矩?我年年都來你們這裏上香,都要把這裏的菩薩拜完才回去的,怎麼今天就不行呐?”

老婆婆說完,從裏麵又出來一個中年和尚,對那個年輕和尚說:“師弟,施主誠心敬佛,就讓他們進來吧!”

王九鳳聽此人的口音和外地人一樣,再看這人走路的架式,一看就知道是當兵的出身。

王九鳳和老婆婆一起燒完香,便扶著她出來。

與此同時,王九鳳又暗掃了一眼“和尚們”的廂房,隻見裏麵的桌子上放著兩個茶碗,碗裏正冒著騰騰熱氣。

出了大門,王九鳳又以小便為由,轉到廟後看了一下,確定寺廟的後麵出口是一個後門。

王九鳳回來和大家一分析,認為那個中年和尚就是吳勳民的第二大隊隊長許斌,而年輕和尚則是吳勳民的貼身衛士。裏麵除吳勳民外,最多還有一兩個人。

情況了解清楚了,他們就該行動了。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請上了幾個當地公安幹警協同抓捕,讓幹警們負責將寺廟包圍,不讓一個匪徒外逃。他們則仍化裝為農民,負責衝進廟中,擒拿土匪。

他們到達寺廟時,廟門還沒開。當地幹警立即散開,將前後門堵死。然後由鄒群敲門,說是家裏有人得了急症,要請方丈去看病。

廟門剛開一條縫,鄒群便破門而入,王股長和老許緊跟而上。開門的是個年輕的和尚,一見來人不請自進,知道來者不善,於是轉身便跑,並立即拔槍打來。

王九鳳等早有準備,往旁邊一閃,子彈“嗖”地一聲從他的耳邊擦過。王九鳳抬手回擊那和尚一槍,和尚應聲倒在地上。他們隨即衝進後麵廂房,並大聲向屋裏的人喊道:“放下武器,繳槍不殺!”幾個準備頑抗的匪徒,慌忙放下手中的槍,乖乖做了俘虜。

不出人們所料,那中年和尚正是許斌,年輕和尚也正是吳勳民的貼身衛士,老和尚則是吳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