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皇太極的建國,在朝鮮的八旗兵,也逐漸的撤回盛京,這大清雖然和這朝鮮有著盟約,但是,這架勢,分明是把朝鮮當做韭菜來栽的,割完了這一茬,稍稍緩一緩,你等長出新的一茬來,再來動手收割不遲。
所以,滿蒙的殘忍、動不動就屠城的手段,倒是沒有多少落在朝鮮人的頭上,雖然有些時候,屠滅個把村莊城鎮是勢不可免的,但是總體來說,手段還是比較溫和的。
這也就造就了崔陽浩。如今的崔陽浩,已經是朝鮮政壇上一顆冉冉升起是新星了,民族英雄,定國大將等等一係列的光環套在他的頭上,讓人不敢逼視——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那些大清的強盜,沒有多少想打的心思,大都是主動放棄占領地,讓崔陽浩給揀了個大便宜。
朝鮮使臣羅德憲在皇太極麵前不拜,被皇太極趕回國來的消息,已經是舉國皆知了,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皇太極提出的條件太過於傷害他們的感情了:“姑遣人諭以利害,質其子弟,不從,興兵未晚也。”
啥意思?就是我大清今時不比昔日,好歹也是一個國家了,咱犯不著和你這番邦小國一般見識,識相的,把你的兒子,兒媳婦,孫子,孫媳婦啥的老老實實給我送過來當人質,我大清就當這是沒發生過,要不然,不是我大清嚇唬人,老子可是會動刀子的啊!
這話一傳回來,那可真正算得上舉國嘩然了。在大清的鐵蹄下生活了幾個月的北方三道的民眾官員咬牙切齒自不必說,就連在漢城和四周城池的的那些官吏百姓們,也都是群情激奮。
丫的這幫強盜,真的把我朝鮮當做軟柿子了嗎?好吧,就算我們是軟柿子,也不是隨便任人來捏的,換做大明天朝來捏,大夥兒還勉強能夠接受,你這幫吃生肉的家夥,算是什麼東西。
而在這個時候,北方三道又頻頻傳來捷報,新任的三道兵馬統製使崔陽浩大人,率著英勇無敵的朝鮮軍隊,勢如破竹,連連收複失陷在這幫強盜手中的國土,在這種環境下,哪怕朝鮮小朝廷中的某些人,不想給崔家的這匹黑馬錦上添花,但是看到朝野上下,一片的叫好聲,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如今的崔陽浩,雖然實際掌握的區域,連一道的地域都夠嗆,但是名義上,卻已經是北方寧安道,平安道和黃海道三道的兵馬統製使了,打開朝鮮地圖看看,就會發現,這三道的地域,較真起來,已經差不多是整個朝鮮的國土麵積的一半了,這樣的權柄,不可謂不重。
當然,得益的並不僅僅隻有崔陽浩一個人,在南浦之戰看到了“維拉斯科商團”戰力的他,更是和維拉斯科商團加強了合作,雖然雲青山雲大統領已經回到了新城,但是在這平壤一線,還是留下了一個叫餘風的將領主持大局,而這位餘風將軍,也似乎頗有手段,他就曾經親眼看到,那個眼睛好像長在了頭頂的“維拉斯科爵士”對於餘將軍,那是不一般的服氣,那個樣子,簡直就好像下屬對上司一樣。
崔陽浩的朝鮮軍隊到了什麼地方,風字營自然就跟到什麼地方,這可不是風字營自己貼上去的,而是崔陽浩強烈要求,並且花了為數不少的軍械糧草金銀財寶才換來的風字營的出兵。當然,風字營也不會那麼傻乎乎的充當他收複國土的急先鋒,但是壓壓後陣還是沒有問題的,而實際上,崔陽浩這些付給風字營的代價的確有點冤枉,至始至終,風字營都沒有用上幾次。
要說問題也不是沒有,唯一的問題就是,風字營本來就顯得單薄的兵力,隨著戰線的越來越長,益發顯得單薄了,這可不是在大明,就地征募,隻要有銀子糧食武器,立刻就能拉出一支隊伍來。餘風現在麵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可以利用的人口資源太少。
感謝盧象升,感謝張獻忠,感謝郭嘉……嗯,是大明朝廷,一場年前的大戰,在江南如此富庶之地,都能製造出這麼多的流民。而這些流離失所的人,隻要稍加引導,來到朝鮮,來到新城,餘風就可以立刻將他們轉化成自己的力量,而且,中華民族是同化力最強的民族,隻要有了足夠的實力,不被這幫高麗棒子同化,那麼,這幫高麗棒子,就等著被這些漂揚過海的漢人同化吧!
到時候,以血統純正的漢人為主體,這些被同化的朝鮮人或者番人,一起抱成團,餘風就不會再有眼前的這種煩惱了,而且,也不用擔心忠心的問題,他有足夠的實力,表現出自己的態度:為我所用,用之,不為我所用,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