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風雲 家國 以及其他(1 / 2)

對新軍的小覷,讓羅汝才抽來的人馬,吃了大虧,盡管在他看來,他已經很重視對方了,但是十來萬流民軍,其中主要的骨幹,不過四五千之眾,如何在裝備精良又蓄勢待發的發的新軍麵前,討得了多少便宜。

大戰在距離集慶府不到兩百裏的地方,驟然爆發了。從一開始,羅汝才就打算依靠用數量上的優勢,用人數來堆垮麵前的這一隻官兵。他是打著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法子,若是不徹底將朝廷的兵馬打疼打散,這隻兵馬過後,誰知道還有沒援軍過來。

而且,他也是存了和李自成一較高下的意思,東邊的官兵的援兵出現,毫無疑問,是為了開封府而來,而他的兵力,大都在這開封的東北兩麵,西邊和南邊,那是李自成的人馬,這世界上的東西,就怕是貨比貨,若是他在擊潰官兵這一仗上,打得比李自成的兵馬出色,那他毫無疑問,會成為此刻開封之戰最閃亮的一點。

開封城指日可取,這個他沒有半點的懷疑,憑著他手下精銳盡出,就算沒有李自成的兵馬在裏麵攙和,他也有著足夠的信心,城裏的陳永福手下那幾千兵丁,又不是天兵天將,就算他用人名去換,也能將他手下的兵丁磨幹淨,這個時候,全殲援軍的意義,比起直接攻打開封,就顯得更大了。

如果城裏知道援軍盡沒的消息,他們又還能支持多久呢?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幹的。兩廂兵馬一碰撞,他就發現,自己的判斷,可能出現了偏差。不,不是出現了偏差,而是根本錯誤了,他不用該如此揮霍手中的兵力。

餘風的戰陣,從一開始,始終就保持著優勢的,不間斷的火力輸出,而他新近建立的炮隊,更是在這種人員密集的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幾乎沒一枚炮彈下去,就能在密集的人群中,犁地一樣的犁開一條血溝,帶走幾十條人命,而餘風以前甚為依賴的一窩蜂,在發射了兩輪後,根本就跟不上戰爭的節奏,這種羽箭,傷人倒是傷的不少,但是要像像大炮一樣,直接一擊斃命,卻是力有未逮了。對那些流民軍來說,身上掛著幾隻箭去廝殺,根本就不算個事情。

戰爭不是一邊倒,至少,剛剛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凸顯在最前的餘風的一個千人方陣,在流民軍不要命的衝鋒中,在戰局一開始的時候,就被淹沒在流民軍的大潮中,盡管有左右兩翼拚命的策應,這個千人隊又死命的抵抗,但是,在餘風的第二梯隊推上來的時候,這個方陣的火銃兵,撤下來的,不過三成,而鉤槍手和刀盾手,幾乎是陣亡殆盡。

羅汝才的大軍,在付出了五六千人的代價之後,終於打殘了餘風的一個千人隊,這還是他有眼光,下令放棄兩翼,全力突擊正麵才有的戰果。這樣的戰果,不僅沒有讓他放心,反而,令他更是感到膽寒了。因為,這樣一個方陣,對於官兵的兵馬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就是這樣,他也啃得這樣吃力,而且,這一次衝鋒,他所有的決死的人馬,都幾乎消耗殆盡,要指望其他的流民像剛才這樣玩命的衝殺,那他是不要指望了,若是他強行下令,隻怕官兵還沒有亂,自己這邊就要出大問題。

他還在考慮下一步的戰略,但是,餘風卻是沒有給他多少時間,第一梯隊兩個幾乎完整的千人方陣,和第二梯隊的三個方陣,成品字形,開始朝著他們的本陣突擊了,而側翼,大量遊騎也出現了,這分明是擺出一股決戰的架勢。

而且,官兵明顯的學乖了,他們不再托大,而是保持著嚴密的陣形,和他的人馬保持距離,有條不紊的用火炮和火銃收割著他的手下。他隻能一點一點的用自己的人馬,去阻攔官兵的腳步,當然,騎隊是他的老底子,他是絕對不會用的,就算這些步卒炮灰全部打光,他憑著自己的騎隊,一兩個月,又能拉出這麼多的人馬來。

他的選擇非常的正確,實際上,他想到的最壞的結果,就在他的麵前,切切實實的發生了。在全軍崩潰的時候,他果斷的帶著自己的這隻騎隊迅速的脫離戰場,有了戰場上成千上萬的敗卒的阻攔,官兵的騎兵,也一時半會追不上他。

崇禎十三年二月,羅汝才十餘萬兵馬和官兵大戰於集慶,官兵大勝,羅汝才率三千輕騎遁走。

二月底,流民軍內訌,闖王李自成設宴款待羅汝才,席間殺之,羅汝才部悉數並入李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