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洛長青早就有和大順聯姻的打算,一切都是因為四皇子不是嫡出,需要尋求一個有背景的女子做妻,這樣才能支持他在朝中的勢力,但是洛長青也知道,適婚的公主隻有兩位,一位許配給了大漠的六皇子,另一位卻性格跋扈張揚,不太適合做未來的國母。
他並不介意這位公主是否是真正的公主,他需要的隻是一個公主的頭銜,隻要賢德,日後不給洛文寧拖後腿即可,待得寧兒坐穩儲君之位,是不是真正皇家的公主,還有什麼關係呢,目的隻要是唬住了朝中的大臣,震懾昭然若揭的嫡子奪儲野心罷了。
說起來也是因為錯綜複雜的關係,當年他被迫遠走,皇室的一切拱手於人,他如何甘心,但是衷於皇室的大臣全部被肅清,他根本沒有依仗。
長姚公主又在逃亡中失去了蹤跡,一切都變得被動糟糕,先皇帝是個怯懦之人,對權臣不懂製衡,才會出現這樣的境況,他隻得尋求其他的幫助。
他有位皇叔,早年出家,但是西昌國的聲望卻是搞得出奇,他千裏迢迢,好容易在報國寺尋到了他,之後便拿到了他寫的手書,找到當時的鎮國公。
鎮國公算得上是個忠臣,對皇室也是忠心耿耿,但是叛臣勢力頗大,皇室成員又不知所蹤,他也不敢妄動,恰好洛長青拿著老皇爺的手書找到他,這便出師有名了。
虧得鎮國公的兵權在握,洛長青殺回王庭,奪回大權,登上王位,重新將洛家的江山握在手中。
鎮國公有個嫡女,叫做江雅荷,當初便一直愛慕於他,可惜是神女有心,襄王無夢,未能得償所願,奪回王位後,為了安撫籠絡鎮國公,他登基後第一件事便是立了鎮國公的嫡出女兒做了皇後,也就是當今的雅荷皇後。
但是在他娶江雅荷之前,他一直都有一位心上人,愛得死去活來,天地不改,當初也是隨著他一起出逃的,此女便是如今的陽心皇貴妃。
陽心皇貴妃出身普通,父親隻是西昌國的一個小小言官而已,在叛亂中已經殉國,她因為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當年被先帝選為女官,常常陪伴在長姚公主身邊,洛長青愛慕她的溫柔體貼,愛慕她的青春少艾,愛慕她的懵懂單純,可是即便再愛她,以當時的情況,也隻能將她選進宮來,給了個最低的名分,僅次而已,能在雅荷皇後眼皮底下立為嬪妾已經是萬幸,如何還能給她更多的榮寵。
最初的幾年,因為顧及鎮國公手中的兵權,他甚至不敢流露出對陽心的愛憐,常常寵幸別的女子來轉移雅荷的視線,從而保護陽心,但是女人的直覺總是那麼準,雅荷即便尋不出半點端倪,依舊對她如臨大敵,時常折辱她,雅荷皇後名字清雅,但是卻是個淩厲婦人,洛長青隻要對誰多恩澤幾日,那女子必定倒黴。對此,洛長青也隻得睜隻眼閉隻眼,待得皇後生下嫡子,才算好一點。
洛長青看在眼裏,疼在心裏,隻一心收複兵權,好讓陽心不被雅荷折磨而死,好容易收回了鎮國公手裏兵權,那時候嫡長子已經九歲,而陽心所生的四皇子也已經五歲了。
因為少了鎮國公兵權的製衡,洛長青開始了對陽心的專寵,整個後宮如無一人,隻有陽心。雅荷皇後雖然不滿,但是卻也無能為力,母家已經無法支撐她的妒忌,她隻得眼睜睜的看著陽心一路高升,最後變成了皇貴妃。
子憑母貴,四皇子成了洛長青最愛的皇子,因為害怕被她暗害,早早便送去跟隨老皇爺,她本想了結了四皇子,這個四皇子已然威脅到了她兒子的地位,但是洛長青更是棋高一著,四皇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將他送出宮去,大部分時間根本不在宮中,她也無可奈何。
到了二位皇子成年,戰爭才算是進入了白熱化,支持嫡長子為儲的人不少,全都嚷嚷著立嫡立長。但是懂得洛長青心思的人也不少,洛長青也不是一個遵守祖製之人,這些支持四皇子的的人便提出立賢不立長的說法,但是畢竟鎮國公的威勢還在,雅荷皇後多年來也經營了不少,二位皇子的立儲之爭便成了如今的水火之勢。
陽心皇貴妃母家沒有勢力,除了洛長青的喜愛,她可以說一無所有,多年來在宮中備受雅荷的欺淩,但是礙著洛長青的維護,才沒有如同其他女子一般香消玉殞,所以洛文寧即便是為了他母子二人的性命,也隻得走上這條奪嫡之路,雖然這不是他的本意。
嫡長子前年更是娶了威武將軍的女兒做了正妃,如此洛長青才想要替洛文寧找一個靠山,而且是一個大靠山,不管有沒有實力,大順的公主都是個最好的噱頭。
當日大順遭難,按說他本該拔刀相助,但是他卻提出要昆山做賠,不然就不肯出兵,大順隻得提出和親,這這中了他的下懷,如果由他提出來的嫁娶,可能不一定能占到主動權,得到一個賢良的女子,但是若是由大順提出,大順必然會怕他起了侵吞之心,必然會派出一個精明能幹之人,所以他才假借這個由頭導演了這麼一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