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開篇
發改委反壟斷
罰款高通9.75億美元
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對高通處以9.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88億元)罰款,並為智能手機廠商授權使用其技術設定了費率,懸了14個月的高通反壟斷罰單終於落地。高通方麵表示,將配合發改委進行相關整改,其以整機計算專利收費費率的模式將發生改變。對此,國內手機廠商華為、中興等回應稱“歡迎”,而小米方麵表示,“不予置評”。高通是一家美國無線電通信技術研發公司,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中,市場份額占比近70%。三星、LG公司、中興、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幾乎都采用高通公司的芯片。國家發改委此次針對高通開出的60億元罰款,是迄今中國反壟斷最大的一筆罰單,相當於2014年全年中國反壟斷案件罰單累計金額17.7億元的數倍。而此次國家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始於2009年兩家美國公司的舉報,但事件的不斷演進與中國通信業發展的現實也有著密切關係。近年來,以華為和中興通訊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實現轉型升級,成為全球移動技術領域巨頭。截至2013年年底,中興通訊累計專利授權量超過1.6萬件;截至2014年11月,華為獲得的專利授權量近3萬件。高通為啥會觸犯中國的反壟斷法呢?其一,高通的壟斷行為,是通過其特殊的商業模式實現的——打包銷售多種專利產品,且從不提供所銷專利的清單。其二,高通公司商業模式中規定的“反向專利許可”條款,即手機廠商隻要購買高通的專利產品,就必須無條件把自己企業的專利產品,免費提供給高通使用和售賣。
高通欣欣然
為何接受天價罰單
富有戲劇性的是,中興同時向小米發放專利訴訟律師函。業內分析,未來中國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訴訟會明顯增加。那麼高通為何天價罰單呢?其一,發改委對高通的處罰,基本上沒有改變高通原有的商業模式。以往,國內手機廠商每出貨一部智能手機,除支付高通芯片費用外,還要按照整機售價額外支付一定比例的專利授權費用給高通。而這次的專利收取模式調整的變化是,對整機計費做了調整以及專利組合收取模式做出分離。如3G和4G必須與中國專利許可及其他專利許可分開,但高通模式基本得到延續。再者,執行新的商業模式後,高通的利益受損有限。中國消費者購買一部兩千元的手機最多隻能省三十元,這對於消費者來說微不足道。此外,這次高通認罰後,發改委則同意高通對TD 4G手機收取3.5%的專利費。但在此之前,國內企業並不需要給高通交TD專利費。從這點看,今後TD 4G手機可能不單不會降價,反而還會漲價。其三,60.88億元罰款對高通而言微不足道,從2012年開始,高通營收的一半來自中國市場,隻要能夠留在中國,就能繼續分享巨大收益。最後,高通這次雖然遭受重罰,但是會給中國市場帶來兩個不利影響。一方麵,國內企業更不願意去創新,因為憑借技術領先的企業反而要受罰,會產生不好的社會效果。另一方麵,高通芯片價格適度讓利之後,在國內的競爭力與日俱增,一些國內企業會更加依賴國外技術,更不願意自己去創新,這樣高通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反而會越來越大。
327國債事件
四大贏家三死一坐牢
2月9日,湖北省鹹寧市中院依法對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故意殺人等罪的罪犯劉漢、劉維、唐先兵、張東華、田先偉執行死刑。當年,轟動全國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四大贏家28歲的魏東、29歲的袁寶璟、34歲的周正毅以及30歲的劉漢,一舉實現資本原始積累,稱霸一方,但四人最終以悲劇謝幕。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公告,百元麵值的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空方的失敗已經難以挽回。2月23日一開盤,多空展開最後的生死廝殺。但是當晚,上海交易所“受命宣布”,當日收盤前8分鍾內的所有拋單無效!當天收盤價定為151.30元。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被萬國證券翻轉的盤子,再次倒轉過來:萬國證券虧損1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萬國利用了係統漏洞,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內運用技巧性操作,可以算是不違背法律法規的一次漂亮的投機案例。而獲勝另一方依靠的卻是內幕消息,或者說直接操縱了權力,改判了結果。在327國債事件中,有消息稱,主操盤人魏東個人賺了約兩個億,隨後他的公司控股了九芝堂、千金藥業和國金證券等,成為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但在2008年,他在被接受調查後幾天,突然從北京的一棟高樓17層中一躍而下,粉身碎骨,年僅41歲。周正毅也在327國債期貨中掙過大錢,後來逐漸成為滬上政商圈子裏的名人,號稱上海首富。2007年被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挪用資金及單位個人行賄”等五項罪名判刑16年。袁寶璟的結局最慘烈。327國債後因在四川炒期貨,跟劉漢結怨,隨後指使下屬刺殺劉漢未遂。這個下屬出身警察,後來多次要挾袁寶璟,袁的兄弟們就刺殺了這個人。後來案情的發展令人驚訝,2006年法院判處袁寶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緩。一條人命,讓三個人償還,存在某種爭議。最近,有媒體在報道劉漢案的時候透露,袁家之所以付出如此慘重代價,是因為劉漢暗中運作的結果,其代價可能是一筆高達22億元的利益輸送。劉漢被捕的時候已經有400億身家,多條人命在身。在四川,劉漢號稱是地下組織部長,可以左右不少公務員的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