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寫到太湖山,對,我乘車來到太湖山,立於山前,一切依舊,並無二致。抬腳前行,過大門處,未見一人,不知道這是政府給的免費福利還是看門大爺玩忽職守,總之是免費了。進入其門,水泥路,一路鋪到山腳,也是現代的福利了,不用再像小時候那般,一路爛泥,爬個山回來還得洗鞋。
路兩邊皆是蔥蔥樹影,左為鬆,右為竹,一路到底見一寺廟,廟前有一碑,上有九龍(刻的),這碑的學術名應叫“九龍壁”,我曾在頤和園裏見過,不過那個是彩色的,這個是灰白的,想來規格不同,那個是正版,這是是山寨吧。
寺廟中一切等同,不見與其他寺廟的不同或出彩。其中有一殿,名珈藍殿,兩層,二樓有鍾,吾推滾木以撞之(免費的),聲音清脆,有繞梁餘音,寥寥不絕,又一殿,名為菩薩殿,二層有鼓,以錘擊之,未有雄渾之聲,或許是因為鼓皮破了一塊。
出殿,徑直而上,見一屋,屋中有一井,名為“鍋邊井”,因井在鍋邊,故而得名。此井號稱鎮寺之寶,號稱在很久很久以前,寺中僧眾,從不用擔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問題,因為吃水皆可由此井而來,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儼然似造物者之所藏也!但我親身探至,以望井中,確是驗證了這一點,並不是取之不盡,而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取之不盡!
出門,左轉,拾階而上,不到兩分鍾,見一小橋,記得去年還是前年,我曾和同伴幾人一起在此駐足,當時是一個同伴的婚禮,來此正是為了拍幾張婚紗外景照,記得當時同伴裏有兩位很漂亮的女生,其中有一位是秦皇島的,歡聲笑語猶在耳畔,可佳人已縹縹緲緲,就像曾經陪伴我的那些花兒,她們都還在哪兒呢?她們還在開嗎?
去年今日此門之中,人麵與桃花交相映紅,如今佳人已不知何處而去,隻留下桃花依舊在這笑著春風——唐詩翻譯版
由橋而上,見一龍王廟,廟中有龍王塑像一枚,栩栩如生,像下有一泉,名字已忘記,泉水甘冽,看似山中而來。此時,有一孩童從廟中而出,臨走時說:這是山裏的泉水,香甜幹淨,可以飲用,說著還把手裏的農夫山泉在我眼前晃了晃。留下印象的倒不是這個,而是他的眼睛,這是真正的純真吧,好幹淨的一雙眼睛,羨慕!曾幾何時,我也是這樣,可、、
沒有買礦泉水,問了一下山腰小賣部的人,死貴!在這裏吐槽下風景區,火車,遊樂場等帶有壟斷性質和獨家機會的場所大多會提價,而且這個幅度之大,看官想必也領教過吧。其實我本人有一點很不解,提價無非是為了賺錢,可這樣的提法能賺到嗎?能賺到大錢嗎?
我曾看過不少在各領域站在山頂上的人(在電視上),他們的訪談當中很多人都說吃虧是福,我一直不解,為什麼吃虧反而是福,直至後來,才領會到這確實至理。
成大器者的唯一要訣就是吃虧
以景區價格為例,如果一瓶礦泉水在景區賣6塊,市場上賣2塊,單以一瓶礦泉水來說是多賺了4塊,可買水的人數還是不變嗎?顯然不是,不然景區裏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背包客,包裏放的不僅有襪子,還有幹糧(家財萬貫者不必這麼做),原本景區裏如果也是2塊的價格,那麼會有10個人來買,總收入會有20,但賣6塊的時候,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自帶,可能隻有3個人買,總收入會有18塊,這樣一看反而少賺了兩塊。我舉的例子在數量上小了一些,隻有2塊的差距,試想如果是10000人呢,那樣就更直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