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隨行散記~中國為什麼難出大師續(1 / 2)

一覺睡到自然醒,起來洗漱後,吃了餃子,兩碗的餃子,有點撐。老實說有點太撐了,暴飲暴食不好,身體是自己的,下次不能這麼幹,沒有身體,怎麼革命?

昨日實在太困,還有些東西沒寫完,意猶未盡,今日此刻正好有機會一路把它補上去

大師,何為大師,稀而少者方可稱為大師,如果咱國家14億人,有個十三億人是大師,那也就不能稱之為大師了。大師者,思想超前,引領潮流,振臂一呼,從者雲集,如此方可稱為大師!

那話就說回來了,既然是少而精,那麼必然和周邊的人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有兩種。

先天所成

顧名思義,這種即是天縱英才,毫無道理可講,人家就是比你在某方麵有天賦,你不承認還不行,這樣的人不少。比如看“最強大腦”,那上麵的人好像以小孩居多,但是有的精於記憶,有的擅長心算,各有所長。跟這樣的人相比有道理可講嗎?

有一句話怎麼講“天生麗質難自棄”,這些是天之驕子,最起碼是某一方麵的天之驕子,上天的寵兒,無話說,我也不想在這方麵花過多篇章,不可抗力!

後天所成

我想講的重點就在於這個,後天是怎樣煉成大師的?而在後天能達到這等層麵的,惟有“讀書”一途,最起碼在我看到的領域內不做他想。記得某位先賢曾說過“氣質除天生外,唯讀書可改之”。確是,了解這個世界最快的辦法就是看書,隻有大量的所思所想,方能夠在思想上引發質變,才能看清許多本質之類。

但正如前文所言,平凡人居多,大部分人多是如此,要想從平凡人成為大師,無異於突破地心引力,自然是要衝破重重障礙的。這也就類似於武俠小說裏,更確切說是玄幻小說裏,某些白日飛升的大神定須要“渡劫”一般。試想如果沒有這些劫難,豈不泛濫成災。

大師的必經之路

第一劫——思想劫難

剛開始平凡的人,在不斷地看書思考當中,會發現原本看重的東西也不過如此,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比如傳統意義上的“結婚”“生子”“升官”“發財”等等

還有的會發現我們一貫認知的東西,很多原來是錯的。比如“張學良除了是國共合作人,還是什麼”“王莽改製是篡位暴君嗎”“康有為是改革先鋒嗎”“孫中山這個人是書上所講的那樣嗎”等等。

慢慢的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思想和許多人都不一樣了,我們甚至會感到害怕!這個世界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的,感覺有些“眾人皆醉我獨醒,天下皆濁我獨清”。這個時候在思想上要勇於突破,不要害怕,也不能退縮。

在這個世上確實有兩種人,一種是站在山腰上的,一種是站在山頂山的。

站到山頂上的那些人不是站到那個位置才不一樣,而是因為不一樣才最終站到那個位置。確實得承認,那裏麵有關係有背景的卻有人在,但那隻是輔助,永不能占到主導。

君不見“自古走到今,有哪個家族長盛不衰的;山西大院的那些個看門人哪個是本家人物”。那些開口閉口“那些成功的人哪個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紅二代”,有多遠滾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