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周末,一覺睡到自然醒,好好享受了周末應有的閑暇。隻是天色朗朗,如能有小雨點滴到天明,以此為伴,窗前聽雨,真真是人間至景了。
不等了,起床刷牙洗臉稍作準備,動身出門,第一站去的是杜月笙公館,一路地鐵直達,上海的交通確是方便。地鐵大哥立了頭功,多少上班狗就靠它了,要是萬一來個什麼延時,估摸著月末的全勤獎也就拜拜了。
下站來到路邊,走了來回好幾遍,就是找不到。可地圖上明明就顯示在這地方,甚至上邊顯示的距離達到了1米。總不至於大白天遇到鬼打牆吧?無法,問了位保安,得知就是這,就是邊上的這家酒店!!!!
汗,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杜家公館,這就是上海王的棲息之地,老杜就在這裏精心烹飪他的三碗麵湯?直入大門,問了下裏麵的門衛,確是印證。當年這裏戒備何其森嚴,當年這裏防衛何其嚴明,轉眼間堪堪不過百年,竟然車水馬龍,歡迎光臨了。
老杜在天有靈,見此情景,不知作何感想?
這就是功名,這就是權勢,這既是眾生追求的高高在上?看到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另一個更為代表的傑出群體——山西大院——想想這些人家,哪個不是富商巨賈,哪個不是翻雲覆雨,身前之時恐怕整個山西都未必夠他們縱橫馳騁,可如今呢?
想想這些大門鑰匙的保存是那些個後代嗎?是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公子王孫?講一句直白的話,可能就是我黨的古建築管理人員(1月4000塊,山西那裏的工資水平估計也就這樣)。轉念一想,是有些用處,起碼帶動了一批人的就業,也是另外一番貢獻。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縫縫補補又三代
掙錢的機會有的是,但如果沒有教育好子女,一旦他們既成習慣養成,再想改就難了。一個男人事業取得再大的成功,但如果沒有教育好孩子,那就是最大的失敗。就算是這些二代足夠優秀,但畢竟是溫室長大,一旦脫離家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乍一進入那個血淋淋的社會,多半支離破碎。
即使他們受過的學校教育再嚴密,課程安排的再科學,但終究隻是書麵上的東西,而有些東西是且永遠是要親身曆練的。
一個孩子的長成史
1、小康人家——這種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多的,基本上就是我以前講的那個人生循環,不在這裏詳述。他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10歲做10歲的事,20歲有20歲的心智,30歲有30歲的思想,以此類推。他們是按部就班的,當然這種人多半沒有多少傑出成就,他們是社會的主體,不過就常念來看,他們或許是幸福指數最高的。
2、窮困子弟——這種一般比較淒慘,他們自記事起,幾乎看到的就是祖父一輩的操勞和辛苦,而且還是付出卻沒有多少得到的辛苦。在他們的世界觀裏,這個社會幾乎是黑色的,到處是冷嘲熱諷。缺衣少吃,甚至是三餐不繼,也是家常便飯(不過這個在當今社會恐怕少一點,畢竟生產力向前推進)。
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幾乎是沒有多少童年可言的,他們以童趣為代價換來思想的早日成熟,以及由此而來的多出時間。不過在這裏也有兩種~
第一種受階層限製,眼界束縛,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早早的成婚生子,延續著祖輩的空乏思想和貧困生活,我老家村裏8成的小夥伴都是這樣。或許他們也曾反抗,但不知如何下手,又抵不過時間的消耗推進,最終俯首命運,任由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