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隨行散記~冰火島(1 / 1)

版本許多種,可我卻最鍾情賈靜雯,或許她的趙敏最攝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還是得從前種,寶刀現身江湖,引得血雨腥風,強者拿在手中,終為謝遜所得。

隻是那些在王盤山島被震碎心脈,神誌模糊的人此生該當如何?誰能為他們負責,不管後續情節如何,弱者已被劇情遺忘,想必也被大多數觀眾所遺忘。我曾看過王家衛籌拍一代宗師的紀錄,他為劇中情節探訪大陸詠春後手,所到之處竟是殘破,老人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仍聚精會神的道出種種。他們也曾有過熾熱的舉杯相碰,而今青山不改,隻有綠水長流,隻有記憶中還留下自己曾站立潮頭、、、

匹夫無罪,可身有玉璧即是大罪,而大部人都沒有學到藺相如的本事,隻能韜光養晦,甚至遠走他鄉。謝遜手持屠龍刀,來到冰火島,雖是意外,但也是偷天之功,倘若他從今永不出世,到也晚年安享。可如果這樣,那金庸是不會答應的,畢竟還得養家糊口掙稿費不是。

自然要有變數,這等變數就理所應在主人公張無忌身中。可這人不能憑空,還得從他老爹張五俠說起,世事難料,一次偶然的出差竟改變了人生。也是,人生就是在一係列不自覺的偶然中拚湊出的洪流,就沒有還手的機會,甚至你都察覺不出誰是對手。

或許,有這樣一位高手,出手從來無招,我不知該如何稱呼,有人稱之為“道”;有人稱之為“理”;有人稱之為“命運”,有人稱為“時空”。以前年少時讀書總覺書中表達精妙,家家各有所長,後來才漸漸明白,那些開宗立派的太祖&太宗,終其一生都隻是一個品種。那些留名青史的人其實也隻是一個人,甚至壓根本就沒有人,但從何處幻化人種,即使是相對論,即使時間簡史,即使老莊也未必懂。

冰火島,不知哪個地方,在那樣的原始社會,一切都顯現自然。曾經勢不兩立的正邪也修得良好,可在在江湖中卻從來看不到這些麵孔。洞房花燭後自然十月懷胎,隻是本文主人公來得很是平常稀鬆,從不見那電閃雷鳴,以及種種超自然現象夾雜其中,想來我的寫作風格不同於太史公,實在寫不出那樣的昧心自語。

名字起的不錯,張無忌來到這地球中,在冰火島上的童年時光是無慮,那樣的時光留下了一個小孩在心中,不管後生如何,總有一片淨土。終究是離開的季節,江湖中來,江湖中去,放不下的思戀終於將姓名斷送。

踏入中土,因果纏綿不休,成人固然知得世事,可小孩怎會明了。“喂,小孩,你的義父死了嗎,告訴我”“我不說,我不會說”“看,娘,我沒說啊”“算了,你一個孩子怎會知道這世間艱險呢”!我到是不想知道,大家相必也不想知道,可看山不是山的那天終究來到。

那就來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吧,至於男生最好的成熟激化是戀愛&分手,等你有過那樣的經曆“一個曾和自己親密無間,化雨綿綿,可就是那樣的一個人居然也會在某天離己而去,或許(其實就是100%的概略)這一生永不再見”,這樣的前後夾擊,頓知莊周夢蝶。其真耶,其幻耶,我在哪裏,野馬也,塵埃也。

悲劇的發生是注定的,那種近況下也是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死者為大。失去父母,一個孩子頓時進入成年人的社會,那些是非觀頓然陡變,一夜成熟,縱然加速長成,可難免一地陣痛。其實也沒什麼好說,春末夏初是這樣的,隻是張無忌早了一點,風雨大了一點。

其後發生一切都在考驗心智,看看到底能送一件什麼樣的禮物,看他能不能受得鼎之輕重?小說中他是主人公,自然是扛過去了,可現實中多少人早早陣亡,後麵幾十年隻是單曲循環,自欺欺人。既然大難終不死,那自然厚福相報,為何,這是老天對每一位曆經劫數後那位心中少年的獎賞。隻是大部都在這生活折磨中,一層層蛻皮削骨,不是人樣,更別說什麼少年。

武俠世界中堪稱經書的存在——九陽神功出世,還是以這樣的姿態,由猿猴奉上,偶然中也是必然。隻是如果沒有那曆經重劫初心不改的堅韌,又怎能學會這等神功,而且還是這般迅速,想來多少人你給他一本秘籍,都是無用,你給他指一條路子,都是無功。

這是張無忌一生發端,此後不論何等陣仗,都是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不論敵人如何強猛凶惡,盡可當他是明月印江,清風拂山,縱然加諸於身,卻終究無有損傷。

其實我一直認為這等心法適用一切,不管是誰,要想有所作為,必得如此。站在山頂的人&想站在山頂的人,人手一本~九陽真經。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