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隨行散記~普陀(1 / 2)

上次就準備去這裏,而且下車後也是要去這裏,隻是受黃蓉之邀去了一趟桃花島。這次初衷不改,確是要在這走一遭。

同樣都是島國,隻是這一位號稱海中有佛。當然我是來參觀的,不是來朝拜的。登島前在岸邊吃了一碗蛋炒飯,那叫一個鮮,一度讓我懷疑是否多加了味精。離岸登船,這裏的乘務員小姐很是文靜,大約25的樣子;隻是見慣了禮儀式的微笑,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好,可又到哪去找發自肺腑呢?

東海確是不同於內河,小艇在海上起伏縹緲,讓我有騰雲3d的感覺,和在黃浦江坐船那是截然不一樣。大約20分鍾靠岸,撲麵而來的推銷——要住宿嗎;吃飯了嗎、、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菩薩、、、

想來我對鐵飯碗的定義還是有所偏差,現在可算是見到真正了:從商可以破產,從政可以入獄,工作還有失業,就算是政權也有春夏秋冬、、可惟有這些景區,一旦成勢,名氣隨著時間的推動越發厚重,一年更比一年好:比如黃山、廬山、西湖、泰山、、這些景區再過1000年,2000年還是存在,而這些地方的人們才算是有了保障,他們才說得上是金飯碗,鐵飯碗、、、

不管你外界翻天還是覆地,我就賣我的紀念品,過自己的小日子,風雨不動安如山、、

島上寺廟眾多,而且還在不斷新建,不斷翻新,難道是為了信仰?答案就藏在廟裏,幾乎每座廟宇殿堂都有,你猜是什麼——如來?觀音?四大法王?彌勒?不,真正能普及的是他們麵前的功德箱,當然你可以理解為儲蓄罐,或者是銀行卡。印象中除了在包公祠裏沒有看到這個,據我目前所見的大大小小佛道寺廟,都少不了它的影蹤。

隻有你不收錢——包青天

推恩令是陽謀,但已定格在史書中;而現在見到了最大的陽謀,還在世間連綿不絕,而且一直延續下去,哪天是個頭呢?在地鐵上,在路邊,那些乞討的人能討到多少錢?那些倒在路邊的有人扶嗎?身處逆境中的人有人救嗎?就算是自己花錢多要精打細算,可居然在這裏那是一個個慷慨解囊,不怕給的多了,生怕給的少了。

記得有次在九華山,那是傍晚,遊人稀疏,我看到有專人在打開功德箱,直接用簸箕在裝錢。忍不住好奇,其實心裏也有答案,但還是向前:這個錢送到哪裏?隻見那哥們笑而不語,確實也不需要回答;而周邊牆壁上明顯看到有一長篇大論,內容久遠,我記不住了,隻記得它的名字——醒世歌。

島上有座觀音廟叫不肯去,據說是菩薩念力不涉重洋,那現在呢?估計即使想去,怕也是去不了了,好好的一尊佛,居然成了搖錢樹,其實想想這也是功德。救人一命,勝做七級浮屠,何況您養活了這麼多人!不僅給他們物質上的溫飽,還給那些找不到生命意義的人們以心靈上的慰藉,善莫大焉。

而即使這樣,島上的人或者說寺廟裏的行者也有極其不到位的,這言行舉止還是化外嗎?我曾特意問過島上居民:這裏的和尚哪來的?答曰:有的是本地的,有的是外地的,還有不少假和尚,就是騙錢。正是人品騙不了老鄉,就怕熟人死抗。

海島上一路漫步,從白天走到了夜晚,看著太陽慢慢降下,天邊滿月又漸漸升起。夜晚是越發的涼,一浪又一浪的潮聲不知是在朝拜還是試探,總有規律的波動,或許是月圓,力道更滿。路燈昏黃,一道道的光束正在給馬路鍍金;黑夜的大幕被燈光燙破了一個又一個的洞,隻是這光的拐杖,又有幾人能掌控?

此時已不知走到哪裏,惟有天邊滿月是依然的坐標,而我的方向感極差,沒有樹木遮擋的目光可以延伸到海的盡頭,那裏有著什麼呢?看到海裏也睡著一座觀音,可再一細看,觀音之中,還有觀音;而久等之下,一層又一層的觀音掩映,或許這就是萬物觀旨裏的觀音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