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作者:常文會

天邊的一輪殘月落下去了,秋霜在秋風中把那棵老楓樹染成一片血紅,巢中的烏鴉不時地發出陣陣悲鳴,聽上去讓人寒徹心肺。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詩人們往往就在這樣的秋夜時分聽到了夜半的鍾聲。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失意之時,尋一座古刹,讓那噌弘的鍾聲,撫平傷痕,慰藉心靈。

一樹梅花、一隻白鶴、一座古寺、一個閑人。在人生旅途上看清了風雲慘淡的林和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避開了俗事的紛擾,躲入了幽靜的山林,沐浴著朝暉夕照,聆聽著夜半杳曠的鍾聲。幽靜的山林成了他溫婉愜意的心靈憩園。

中國的詩人們在紅塵中飽受精神的磨難,在山林的鍾聲中得到了靈魂的安寧。殘酷的現實與美好的理想的較量中,這些山林深處的隱居者並沒有輸,他們始終讓自己的靈魂站在峰巔,站在凡夫俗子永不可攀甚至永遠看不到的峰巔。

被安撫的心靈不會永遠平靜,風再起時,水麵也許還會泛起漣漪。隻有真正的釋懷,才會有超然物外的浩然。失意之時,尋一方淨土,做一件實事,讓那款坎的鍾聲對那顆受傷的心靈不僅僅是一種安撫,更是一種深刻的啟示。

經曆烏台詩案,從仕途的巔峰一下子跌入命運穀底的蘇子瞻對清風朗月,看水落石出,聽餘音嫋嫋,釋千古之愁。當佛印感慨: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當林和靖去尋“梅妻”的“疏影、暗香”,蘇子瞻卻專注於孤山寺的鍾聲。那鍾聲撞擊著他的心靈,撞碎了他的舊夢,啟示了他的前程。

於是,西子湖畔,一道生命的長堤築起,曆經千年,綠柳參差。

這是一道為民謀福的堤,一道中國文人的用良知築成的堤,一道蘇子瞻在孤山寺古鍾餘響裏,放棄對功名的追逐,釋然的回歸本性,回歸自我的心靈的堤。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世事滄桑,風雲變幻。心靈太柔軟,古寺太遙遠。那麼,滾滾紅塵中,麵對失意,讓我們歸於平靜,爭取內心的超然與恒久安寧吧。

屏除心中過多的欲念,在心中升起一輪山間的明月,沐浴江上的清風,在這月白風清之夜,曳一葦小舟,到自己心靈的古寺中走走,頓覺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