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 人事變動(四)(1 / 2)

今上午,市委書記王吉承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就召集8個縣市區一把手召開緊急會議,通知時間距離開會時間緊緊隻有不到個時,這讓所有縣委書記揣摩不透用意。

吳江凱同樣疑惑,這王書記不按常理出牌,定是有重大的事情要安排部署。可從參會人員看,除了市委副書記和市委組織部長外,就是各縣區縣委書記,這種開會體係很少存在,除非……

而如今,會議結果已經塵埃落定,市委王書記在沒有通過常委會的情況下,直接要對各個縣區幾個部門領導要進行人事調整。更讓人震驚的是,調整人員由各個縣區自行推薦產生,這就讓人有些捉摸不透了。

吳江凱作為基層官員,又是參加了會議的,僵持了許久後,道:“想必各位已經知道了會議內容了吧,具體到東泉縣要調整宣傳部長和常務副縣長,老於你是老組工,看問題比我們這些粗人看得深,你給分析分析王書記這步棋的用意。”

於子榮臉色微紅,臉色沒有絲毫表情,城府極深;反到何國光麵部表情鬆垮,給人感覺容易接近,跟了幾年市長李昌奎,學到了些李昌奎的皮毛,內在的還有待修煉。

吳江凱與何國光就不必了,同伺候市長李昌奎,典型的“李派”,而於子榮在外人看來比較中立,既不屬於“王派”,也不屬於“李派”,但他骨子裏更傾向於李昌奎。

要李昌奎沒有提拔過他,更別其他的了,這就引向另外一個深層關係——他倆屬同鄉。正因為如此,李昌奎平時盡量與於子榮保持一定距離,防止市委那邊自己在插手或染指組織人事,要知道,市委管領導幹部,這是雷打不動的。別的好,唯一人事權緊緊地攥在市委書記手裏。如果有人敢在背後插手,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同鄉關係,在官場並不少見,相互照應相互提攜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在隆南市不同。因為市委王書記馬上就要到站靠邊,臨走時必會安排一批人,如果這個時候李昌奎插手的話,實屬不明事理。

於子榮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雖掌握著一些核心機密,但很少在外人麵前表露,這是作為一名組工領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種政治立場的表現。現在吳江凱直言不諱地提到了這個問題,到讓他有些難堪,如是也不是,不也不對。於是他端起酒杯,眯著眼睛細細品嚐著陳年五糧液的香味,心裏則考慮如何回答這個難題。

何國光也沉默不語,看了一眼沈桐,又把眼神拉回到酒杯上。

沈桐知道仨人有重要機密事務要談,便起身給各位倒滿酒後,知趣地退出了房間。

沈桐出去後,於子榮突然用手指在酒杯裏蘸了一滴酒,在桌子上寫了一個繁體字“權”,然後在“權”字上畫了個圈。

吳江凱與何國光對望了一眼,又心存疑慮地看著這位“測字先生。”

於子榮對於這種眼神很滿足,要知道人人都想得到權力,而真正對“權力”理解透徹的,非他於子榮莫屬。當然,這是他個人認為的。

於子榮指著“權”字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字。大家知道權在古代是一種衡量單位,木字旁就是指用木頭做的“秤杆”,而草字頭則代表芸芸眾生,雙口則表示民眾之口,隹就代表是好,這麼一組合起來,就是老百姓心中都有杆稱,你幹的好,老百姓就擁護,就讚成,權力才能得到許可,這就是民主的雛形,反正則水即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