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凱突然回過頭來嚴肅地道:“不是讓你去試試,既然要去就要給我幹出點成績,你身上的擔子很重啊。你上任後,先要對東升煤礦進行資產盤點,該丟的包袱全部丟掉,然後進行改製,允許私人股份入股,要把東升煤礦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都是響當當的大型企業,你明白我的苦心嗎?”
經吳江凱這麼一,趙毅堂頓時覺得身上的擔子不輕,他咬著牙道:“吳書記,我知道我該怎麼做了。”
“很好,趙曉聲雖然調任國土局,但需要離任前審計,左等右等就要到年後了。老趙啊,馬上就要過年了,過了年後,你到京城去報個班,去學習學習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經營製度,然後到南方的大型企業去考察學習一下,回來後就給我好好的幹,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辜負我的期望,你有信心嗎?”吳江凱越越激動,拉著趙毅堂的手久久不肯放開。
趙毅堂是東泉縣官場上少有的正牌大學本科畢業生。**期間,趙毅堂作為全省第一批工農兵學員被推薦到東江大學學習,除了學業任務外,就是負荷的勞動。當時,東江大學周圍都是菜園子,一個班分配七八十畝土地,分攤到個人頭上,一個人差不多就有三四畝。條件雖艱苦,趙毅堂始終沒有放棄學業,成為那一批學員中的佼佼者。
畢業後,趙毅堂分配到城關公社。比起李昌奎、藍羽秋等插隊知青來,他是幸運的。但命運在和他開玩笑,幾十年的政治生涯,始終得不到重用。如果不是吳江凱賞識他,估計就在史誌辦熬著退休了。究其原因,還是在他的身份上,工農兵學員在當時並不被世人看好。
這些年來,因為從事研究東泉史誌史料,但他不放鬆學習,對國家大的方針政策了如指掌。就好比企業來吧,國家一直在呼籲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十五屆三中全會更是把這一命題提到日程上來,可具體到地方,怎麼改?如何改?還是個未知數。
“抓大放”,是近年來提出的熱門話題,東泉縣最大的國有企業就是東升煤礦,但由於曆史遺留問題,改製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既然吳江凱讓自己去碰這個硬釘子,也算是對自己的信任吧。於是他道:“全聽吳書記指示。”
情到深處,自然表露。吳江凱本身就有些感性,居然眼睛裏閃動著淚花。他咬了下嘴唇道:“老趙,有些事我必須和你清楚,如果你去了東升煤礦,一旦改製,你可能就要脫離縣領導幹部隊伍了,真正成為一個商人。但是,你要是能在商業這塊混得如火如荼,如魚得水,照樣在東泉乃至隆南有身份有地位,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趙毅堂也能想得通,自己這個年紀頂到也就是個正科領導幹部了,再上一個台階可能性不大,如果到企業大顯身手,不定能迎來事業第二春,他打定了主意,道:“吳書記,這些你不我也清楚,我一切聽從您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