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亭淵抓的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容易出成績,加上領導賞識,自然升遷度如同坐火箭。假如他分管統計、計生等工作,估計受死累活都不可能進入領導的法眼。
進入世紀,華夏大地幾乎成了一個巨型的工地,到處都喊著一樣的口號,“又快又好展”,“三年一改觀,五年一變樣”,“加班加點”,“白加黑”、“五加二”等成了主流,加快、迅、大力、強化等成了每一個地方的關鍵字眼,動則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上項目,在極短地時間內要打造樣板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可是這種消耗大量原材料換來了的是一堆鋼筋水泥。沒有了地方特色,沒有了人文內涵,過度地追求gdp,在“高大全”和“快求好”麵前“躍進式”地展,無不在拷問著社會責任和曆史重任。
省裏是決策者,許亭淵是執行者,而6偉參與者,他跟著許亭淵一到晚來回在工地上穿梭,與開商鬥法,與施工單位咆哮,與監理單位問責,與拆遷戶磨嘴皮,可以每走一步都異常艱辛。好歹許亭淵相當有魄力,能夠拿捏地住他們,隆中市才有今的成就。
6偉剛到東泉縣時,吳江凱也有意透漏過他想開西城,他心裏有了底,道:“東泉縣是座曆史古城,老城裏仍然存有大量的明清院落,如果搞舊城改造,就必須把延續曆史文脈和保留曆史遺跡結合起來,這項工作是個係統工程,耗資財力物力不,稍有不慎就容易傷及筋骨。另外,以我縣的財力來看,也不適宜搞舊城改造。”
“而西城區隻住著幾戶人家,大麵積的耕地可以經過土地流轉征收用於建設新城,涉及的矛盾少,成本也不大,我的建議是建新城。”
吳江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又問道龔清剛:“你你的意見。”
龔清剛通過剛才吳江凱的表情已經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他要開新城。另外他早就吃透了中央和省裏的精神,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道:“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西部大開’的戰略,金融危機過後,國家要通過宏觀調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省委喬書記也同樣在報紙上旗幟鮮明地提出‘大幹城建年’的口號,我認為東泉縣不論是搞舊城改造也好,還是新城建設也好,都是一次難得的曆史機遇。所以,吳書記您做出什麼決定,我都堅決支持你,擁護你。”
龔清剛話很有藝術,不亮明觀點,卻把相關政策羅列了一遍,這是在給吳江凱提供信息來源,也是盡量促成這件好事的政策依據。
吳江凱靠在椅子上,道:“6縣長和龔局長講的都非常好,我個人更加偏向於開新城。東泉縣老城區積弊甚多,就如同6縣長講的,還不宜舊城改造。新城區建成後,自然而然就能分流老城區的人口,再回過頭來搞舊城改造,也就時機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