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早上還未亮,兩輛中巴車緩緩駛進縣委大院。隆中市同鄉會相對來格次比較高,在家的領導幾乎傾巢出動,一來可以顯示東泉縣對這次同鄉會十分重視,二來參會的領導可以間接拓展人脈關係,好為自己的升遷增加籌碼。如果得冠冕堂皇些,就是能夠充分調動各類資源,實現資源有序流動,進而形成合作促進共同展。
同鄉會又名“老鄉會”,主要參會人群都是東泉籍在隆中市的官員、商人、專家學者等,一般都是功成名就、事業有成的人才有資格參會。你要是平頭老百姓,謝謝您咧!出門請左拐。
時代在變化,同鄉會也在生著變化。近些年來,參會人員不斷擴容,隻要能和東泉沾上邊的有頭有臉人物,都統統拉進來,增進友誼,好為東泉的展出一把力。
同鄉會有自己的組織機構,一般有名譽會長,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組成。名譽會長一把都是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且掌握實權的東泉籍官員擔任,會長則由退下來的官員擔任。其主要職能是組織聯係各路人馬,定期不定期召開聯歡會,而每年新春後的第一次會議,基本上都會參加。
同鄉會的會議流程基本上格式化,先是縣委書記或縣長彙報一年的工作並提出下一年的打算,然後與會人員進行言討論,最後達成一致意見,由會長做總結性言。會議完畢後,從老家來得本土“明星”用鄉音載歌載舞,遇上那位興趣高漲的老幹部,站在台上或吟詩一,或揮毫潑墨,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表演結束後,一起吃頓飯,吃完飯便帶著家鄉準備的禮品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這種同鄉會有沒有一定的作用?有,但意義不大。官方的同鄉會遠遠不及民間自行組織的同鄉會。多了些迂腐,少了些人情味。尤其是這種每固定套路的模式,一些人早已麻木不仁,見怪不怪了。離退休老幹部倒想為家鄉出力,但力不從心;在外商人取得一定成績後,基本上都舉家離開東泉,回報家鄉隻是口頭承諾;專家學者既沒錢又沒權,最多拍拍馬屁,吃完飯抹嘴走人;最後就剩下在野的官員,可東泉籍官員基本上都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在哪個衙門當個官,就算是大個大官的也是個冷衙門,他們如何支援家鄉展?
吳江凱也知道這種同鄉會意義不大,但一直保留下來的形式不能輕易改變。隆中的如此,隆南的如此,京城的更是如此。相對來浙江的同鄉會還來得實在點,每年都會有人捐錢捐物,不管多與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家鄉。
院子裏,電視台、報社的記者,還有京劇團的演員們圍成圈搓手跺腳取暖,其他縣領導幹部則躲在自己車裏開著空調,等待著吳江凱和丁慶祥的到來。
吳江凱由於昨晚睡得晚,剛剛起床不久,正在洗臉刷牙,沈桐已經站在門外敲門了。
沈桐進來後,熟練地幫著吳江凱收拾家,並把要帶得東西裝進公文包裏,把保溫杯裏放好茶葉,泡好茶,又從櫃子裏取出一條煙以備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