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讓帶著兩萬皇城進軍在次日深夜秘密出城,彙同六萬禁軍和三萬近衛軍,向京城外的重鎮蕭山進發。城內的幾萬軍隊也是加緊防備,抓了一大群可能會滋事的人,城外剩下的十多萬軍隊也在嚴陣以待,為趙讓壓陣。
大軍以勻速向蕭山前進,趙讓騎著一匹黑色神駒“墨雷”,身披按照他身材打造的黃金鎖子甲,腰挎寶刀“龍牙刃”,手握一杆亮銀槍,威風凜凜的由三千火山士保衛著居中軍內。包括輜重兵在內的十二萬軍隊都是精銳之士,尤其是三萬近衛軍,配備了最先進的弩和最鋒利的近身武器,還有五千人和三千火山士一樣配備了燧發槍,戰鬥力在這個時代可謂首屈一指。按照趙讓的想法,反正短時期無法彌補宋軍和蒙古軍隊在騎兵方麵的差距,幹脆就借鑒了秦朝的軍隊戰鬥方法,以弩箭為遏製騎兵的重要手段,並且以燧發槍做為奇兵,以重裝步兵做為肉盾,以輕騎兵做為突擊力量,以及將來還會有輕便的火炮做為殺手鐧。以這樣的多層次進攻方式,即使阿裏不哥能夠解決蒙古軍隊的攻城問題和防禦問題,並且把機動力提升到最高,又能如何?
趙讓曾經分析過阿裏不哥改造蒙古軍隊的可能,最終認為他不可能也建立一隻配備火槍的軍隊。即使他是軍人,知道怎麼造二十世紀的槍,但是目前的工業水準是達不到那個要求的,而燧發槍做為這個時代唯一可能製造的殺傷力能強於弓箭的火槍,其工序是阿裏不哥能夠完全知曉的可能性並不高。當初趙讓為了寫小說而去記那麼多資料的,而且他記憶力驚人,才能一項程序都不會遺漏,而阿裏不哥即使是槍械發燒友,能夠記全工序的可能性實在太低。所以趙讓認為自己和阿裏不哥目前在軍隊方麵的發展已經拉開了距離,加上南宋雄厚的經濟實力,隻要能夠把戰爭拖長一點,把戰線向蒙古境內推進一些,他就有把握拿下這場戰爭的勝利。
當然,趙讓雖然有自信,但是卻不會狂妄自大。戰場瞬息百變,一點小差錯可能就會葬送一隻軍隊。所以趙讓要親自上戰場,提升自己的戰鬥指揮能力,免得做一個紙上談兵的廢物。
駐紮在蕭山的軍隊隻有八千人,雖然這些城堅炮利,但是守將江得勝卻沒有底氣,因為他一直以為禁軍會像以前那樣,隻是死守京城。當趙讓親自帶著十二萬軍隊來到蕭山城下時,江得勝看著這隻軍容整齊、氣勢逼人的大軍,激動的幾乎從城牆上跳下去。
留下十萬軍隊在城外的左右各紮了三個大營,以六個營地將蕭山城拱衛起來,而趙讓帶著一萬皇城禁軍、一萬配備強弩和火槍的近衛軍以及三千火山士進了城。跟在他身邊的兩員大將,一個是趙讓的表哥,剛被封為蘭陵王,號稱是趙家宗室第一名將的禁軍三統領之一趙全,另一個則是近來名聲漸響,號稱“襄陽猛虎”的趙讓手下頭號猛將孟虎。
坐在帥位上,看著因為激動和緊張而略有點失態的江得勝,趙讓溫言勉勵道:“江愛卿,這蕭山重鎮你守衛多年,盡忠盡責,可謂我大宋軍人的楷模!”
江得勝見趙讓雖然年紀很輕,但是除了上位者的威勢外,還給他一種職業軍人的感覺。於是恭敬的說道:“末將為國守城,自是分內之事,謝陛下誇獎!”
“呂文德逆賊還有多久才能抵達這裏呢?”趙讓看了看帥位後的地圖,問道。
江得勝露出悲憤神色,說道:“大約還有半天就到,呂賊真是喪盡天良,據逃到這裏的難民說,呂軍一路上掠奪糧食和財物,還殺害許多反抗的百姓,其行經和蒙古蠻子並無二致,真乃國賊!”
趙讓心裏罵道:“媽的,老子的百姓你也敢殺,這就叫自絕於人民。看來不滅你九族,也無法向那些老百姓交代了!”
於是趙讓又安慰了江得勝一番,然後隨便用了點食物後,便命令所有人開始戒備,隨時準備迎戰。江得勝見趙讓不搞半點特殊化,而且發號施令間極有章法,對這位傳聞中手段十分凶殘、好戰而且重武輕文的皇帝多了些敬重。
站在城頭,看著遠處逐漸清晰的塵煙,趙讓笑道:“來了,各位,逆賊殺害百姓,天理不容,今日定要斬下呂文德的狗頭,告慰百姓們在天之靈!”隨著他的話音,六大營幾乎同時響起了震天的呼喊:“大宋鐵軍,天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