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讓在收到宋朝和吐蕃聯軍意外的擊斃了蒙哥從西亞調回來協助自己的西部軍主帥達木兒的哈赤的消息後,非常高興,不但讓兵部為王龍部記一大功,並立刻讓已經整訓完畢的六萬來自貴州和雲南(趙讓已經在登基的第二年重新為國家設置了地區等級,按省、府、縣三級劃分,省的劃分全部參照新中國的標準)的多族聯軍從四川出發北上增援吐宋聯軍。同時,長江防線也全麵戒備,隨時準備防禦以及反擊。
文兵也被委任為西線統製,帶著自己手下的兩萬一期襄陽近衛軍,從水路進入四川,輕易的突破了蒙古方麵的防線,趕到了吐蕃和宋朝聯軍所占據的地盤,在邊境線附近駐紮起來,等待多族聯軍的到來。當然,這隻多族聯軍的番號是雲貴軍區北伐軍,帶頭的是征北將軍正雨,也是趙讓比較早的班底人物了。正雨不久就要迎娶彩雲公主,但是他是百越族青年一代的翹楚,本人也是趙讓的死忠部下,加上百越族身份,做這一隻多族聯軍的首領是再適合不過的。正雨和文兵都是即將成為郡馬的青年英才,兩人又是最早接受趙讓培養的同期好友,讓他們聯手作戰可謂是強強聯合,是趙讓心裏的最佳組合。
文兵這幾年可謂春風得意,不但和自己眷戀極深的水靈公主得到了趙讓的賜婚,父親文顯高升為戶部尚書,而自己也由於多次率軍潛入蒙古境內進行遊擊戰,戰功了得而積功升為襄陽統製,接替了入朝為兵部侍郎的高達,年紀輕輕就成為軍方高層一員。他對趙讓提出的戰爭理論十分崇拜,也成為很狂熱的戰爭份子,對於這次帶著心中的天下第一強軍---襄陽近衛軍前往西線執行趙讓的“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略目標,他從心裏覺得榮耀和興奮。不過,這幾年的征戰,讓他早沒有了年輕人的毛躁,而是脫胎換骨成為一名優秀的將軍,他冷靜的帶著部隊以極高的行進速度突破了蒙古軍隊在四川前線布置的防線,高速的趕到吐蕃和蒙古的邊境線,選了一處地方駐紮下來。這裏離那些布置在蒙古境內的據點很近,他們可以隨時出兵救助任何一個據點。等到正雨率軍到來之後,這裏就有近十萬宋軍,加上吐蕃在這裏的二十萬軍隊,足可以牽製住蒙古的西線,讓他們無法集中軍力攻擊長江中上遊的宋軍陣地,自然,更不可能攻擊江南了。這是趙讓處心積慮策劃的結果,目的就是為了調動還在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的旭烈兀的軍隊回來,盡力消滅蒙古的有生力量,並加大蒙古四大巨頭之間的猜忌,牽製阿裏不哥的發展。對於蒙哥和忽必烈,他早就不放在眼裏了,整個蒙古對他來說,阿裏不哥才是唯一讓他產生威脅感的敵人。
這個時候蒙古方麵也接到了哈赤的死訊,一隻一萬多人的精銳騎兵和八萬多步兵從長安方向朝這片位於青海和甘肅交界處的地區趕來。這裏人跡不多,再加上被宋吐聯軍掃蕩過,一路上補給很不方便。
營帳中,文兵和正雨分別坐在主帥和副帥的位置上,和下麵一眾部將共同吃午飯。這個習慣也是趙讓當年在襄陽定下來的規矩,下級軍官要和士兵一起進餐,主將則是有襖和中上層軍官一起吃飯,三餐的規格一樣,不搞特殊化。在趙讓的身體力行下,這個規矩被牢牢的執行著,一方麵增強了軍隊的凝聚力,另一方麵也提高了軍官在士兵心裏的親和度。
宋軍的夥食經過改製,無論是保鮮還是味道都是大大進步,所以即使以文兵和正雨的身份隻是吃一份肉餅、兩份素菜和一碗炒飯,但他們還是吃得津津有味,毫無任何不適之感。下麵的那些異族部將們見這兩位身份高貴的準郡馬如此的不拘飲食,都心生好感,卻不知他們倆都經曆過襄陽的軍事特訓,那時候飯菜雖然管飽但是味道卻比不上現在這種套餐,兩人又是不追求口腹之欲的,所以吃這些看似簡單的飯菜也是十分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