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魏譚結盟(1 / 1)

魏騭歸幽州之後,悲傷過度又舟車勞頓,引了舊疾複發,臥床不能起。更聽聞關西各地盡屬胡濘之後更是雪上加霜。雖然魏騭臥病在床,但仍不敢鬆懈,魏騭將眾人叫到病床邊議事。共同商議關西胡濘之事。謀臣賈樞上言:“如今胡濘聲勢滔天,關西各州紛紛倒戈而降,我們幽州並州兩地絕對不是其對手。我們應當聯合關東一切反晉實力來共同對抗胡濘。”

尹留又說道:“主公剛剛平五藩,先帝又封侯拜將,正是發起關東義軍的絕佳人選,主公振臂一呼,天下必將雲集響應。”

魏騭說道:“諸位說得有理。”

這時魏辛又上諫:“父親,如今最最緊要之事乃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皇城之中,皇室後裔想必已經被屠戮殆盡,應先擇一皇族人氏來繼承楚皇之位,以延續大楚國脈。”

眾人一聽,連聲附和,皆言長公子魏辛有遠見。魏騭一聽心中也有了數,便吩咐令賈樞,尹留二人以魏騭北平侯之名,廣邀天下諸豪傑前來聚事,征伐胡濘。又令魏辛,丙護前去調查京外皇族人員,準備新楚皇帝的人選。。又令魏羽,周鋒,李強,吳進等募兵練兵,積極備戰。幽州上下,都在積極的做著準備。

冀州城中,冀州太守譚齊,譚秦聽聞兄長死後,舉州辦喪,譚齊在喪禮上慷慨陳詞:“嗚呼哀哉,痛兮吾兄,清清白白一生,公公正正為人,為國效力年近七旬,卻因亂臣賊子,衣冠禽獸血灑與金殿之上,不得善終,敢問天理何在?吾譚氏名滿天下,豪傑遍地豈能縱容國賊食祿於金殿,今吾已決心與胡濘不兩立,傾全城之力圖伐胡濘。“冀州臣民聽了皆熱血沸騰,皆言於賊不兩立。譚秦見勢可用,便開始招兵買馬。

此時,魏騭廣邀群雄的消息,已經傳遍關東。青州,徐州,揚州等皆托詞不來,僅有冀州譚氏前來會盟。於是譚秦前來幽州於魏騭相商。

魏,譚二人相見於北平,譚秦年近六旬,長於魏騭,魏騭稱其為兄長。魏騭被老楚皇封為北平侯,故譚秦稱之為君侯。

魏騭:”我廣發英雄帖,不料隻有兄長前來,足見兄長大義。“

譚秦:“我兄長金殿上灑血以盡忠先帝,胡濘大逆不道,吾於忠於親都與他不共戴天!某不才,代我兄長譚齊以及冀州軍民願隨君侯出生入死。“

魏騭:“我魏某何德何能,能得到冀州官民如此。”

譚秦:“君侯不必如此,國家之命脈,人皆有責。“

魏騭:“另有一事,還需兄長與我做個定奪。”

譚秦:“君侯但言無妨。”

魏騭:“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皇室被屠戮殆盡,隻能從各地所封之侯的皇室血脈中挑選出楚君。不知兄長心中可有人選?“

譚秦:“君侯所言甚是,我有一人,江南揚州牧吳王王濤,吳王為先帝之弟,年資最長,揚州境內兵強民富,若立他為帝,則反晉實力大增。“

魏騭:“某覺不然,自胡濘叛亂以來,不見江南一點動靜,恐怕王濤也和青州,徐州刺史一樣。想坐觀成敗。”

譚秦:“這我倒是疏忽,王濤與先帝素來不合。那君侯認為誰可勝任。“

魏騭:“某不才,推舉中山王王璨為帝,中山王雖年少,又無兵馬,卻為先帝之子,雖為庶出但也是血統純正,最為合適。王璨年剛滿十五,正在我所管轄的並州府上,另有並州守將牛攸領軍三萬,駐守並州。愚弟以為,你我二人應盡快另立新君,以穩國運。咳咳“

譚秦:“君侯所言甚是有理,再有君侯定要保重身體,吾便在此等待君侯定下日期,一同前往並州,定立新君。”

魏騭:“有勞兄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