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哈哈,額,蔡老先生多慮,方才是我失禮了,趕快裏麵請”董鎮南還要感謝蔡邕解了自己尷尬之圍。
進門後看到兩邊各擺兩把太師椅,中間一張似床非床,似椅非椅的東西,蔡文姬和蔡邕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落座。
董鎮南看出兩人的情況,主動請蔡邕落座於右側上位,自己陪坐在下位,讓蔡文姬坐於左側下位。
“這是董大人設計的?”蔡邕好奇的問道
董鎮南把自己設計緣由說了一遍,蔡邕讚許“大人真乃奇才”
蔡文姬對這套擺設也是喜歡的不行,聽到是這個臉紅青年的設計,頓時對他又有了個新的看法。這個臉紅標誌怕是一輩子也撕不下來了。
“老先生,您別一口一個大人了,在您麵前我是一個晚輩,老先生才學博古通今,晚輩應該請教學習”董鎮南也確實是聽一個老人張口閉口的叫自己大人聽著不太習慣。平常出入父親的軍營裏,對下麵將士也是稱兄道弟的,頗得將士人心。
“沒看出,這人還是謙卑重道之人”蔡文姬坐在一邊沒做聲,心中又給董鎮南的印象深了一刻,是那種單純好奇的印象,此時的蔡文姬一心對學府感興趣,知道這個人正在興辦男女入讀,正想著法子自己也加入進去,才求著父親帶自己來。
“董大,額,哈哈哈,敢問字號?如覺得變扭,我字號相稱也顯得親近”蔡邕到底是文才學士,此來正解決了兩邊的難題。
“父親給我取自號,伯庸”董鎮南回答。
“伯庸,恩,好名字”蔡邕摸著泛白的胡須略思一會點頭稱讚。
“先生今日前來,正好晚輩有一事請教”董鎮南招呼上茶後對蔡邕說道。
“近日來我連頒多個政令製度,好多事物我也是不熟悉,所看到的隻是問題之一二,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對症下藥。目前看來至少軍民尚安穩,恐有不得當的地方難免後續生亂,先生可否賜教一二?”
“伯庸,我今日登府拜訪,一來是感謝救命之情,二來近日你頒發製度造軍屯,鼓勵耕田,事事我都看在眼裏。真的是難為你了。我在家也是思考多日,特前來看是否有用得到我的地方”蔡邕如是說到。
“哎呀,這真的是太好了,我現在正是缺能才幹將,幾次欲登門拜見,恐怕老先生沒休息夠,都按捺下來”董鎮南高興地站起來連連道
“先生今天如此表態,我明日便向陛下請旨,請先生出任太常,主抓教育。我原本想興辦學府,讓百姓知書識字。軍隊內也要加強文化培養,現在將士多有不識字者,提高將士個人的素質才能提高戰鬥力和信息準確傳達。但就是差一個主導的人呀。我會撥出經費及一切的便利方便先生實施的。望先生切莫推辭”董鎮南躬身說道。
“伯庸乃真才幹,剛才一番話讓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教育,嗯,教書育人之意,又有管理教書科文和育人的政策實施,這個詞好。我願意畢生傾力來做這個事情”蔡邕也是十分高興,一來是有人重視自己的學問,二來董鎮南如此信任自己,還舉薦自己當九卿之首的太常,三來剛剛董鎮南所言真的是見識超遠,此人日後必定人中龍鳳啊。
蔡文姬在一旁也是聽得癡醉,現如今這個時代戰亂四起,家父從小讓自己學習文墨,也懂得了更多世事道理。更加對那些隻知道舞槍弄棒的大漢和隻知道紙筆文章的文人感到不齒。這個人光隻聽聞言像是個三頭六臂血盆大嘴的惡魔,連董卓都敢殺,禦史都敢關。今日一看又猶如某個高才隱士,對江山政治具有獨自遠見。何況還這麼年輕,真的令人時時都在更新對他的認知。
“伯庸,我也願意盡自己的一份力”蔡文姬打定主意,站起身子說道。
“文姬,你要稱呼大人,怎可直呼大人名號”蔡邕真的拿這個女兒沒辦法。
蔡文姬朝蔡邕吐吐舌頭,看著董鎮南“行不行嘛”
“嗬,嗬嗬嗬”董鎮南撓了撓頭,假作思考一番才說道“先生的女兒自當也是才學過人,我主張男女同學,何有拒絕道理。再者有你的加入,讓天下對這一觀念有異議的人不攻自破,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