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慘敗而回(2 / 2)

征討倭寇的兩萬兩萬大軍幾乎全部覆滅,這消息早已在京城官場傳遍了。所以這時俞大猷把這個消息說出來,群臣並未議論,隻是低著腦袋準備迎接隆慶帝的雷霆之怒,畢竟這次的事情可是讓皇上太丟麵子了。

隆慶帝臉色確實難看,不過到沒有在朝堂之上大發雷霆,這股怒火兩天前就發過了。

“遼東鎮副總兵李成梁,雖善兵甲謀略,但其人向來驕橫之大目中無人。據我錦衣衛密保,此番朝廷大軍黃草嶺兵敗,皆因其一意孤行指揮不當所致。為平戰死將士親屬之怨氣,微臣懇請皇上追究李成梁罪責。”沈崇名走出列辦麵無表情的說道。事情已經發生了,自然得有人出來承擔罪責,李成梁便是最合適的人選。

沈崇名唱了黑臉,這紅臉就留給隆慶帝了。“沈愛卿說的不錯,可現在李成梁已經戰死黃草嶺,在究其罪責實在是說不過去,這件事就罷了吧。”

隆慶帝話音一落,沈崇名的馬屁就跟了上來,“皇上仁愛,實乃萬民之福。”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好不容易明白了其中意味的諸臣也趕緊拍起了馬屁,一時間朝堂之上歌功順德的聲音比比皆是,又是一副太平盛世的大好局麵。

享受了一番馬屁大餐,隆慶帝的心情也好了不少。“諸位愛卿,眼下遼東鎮人馬新敗,倭寇更是野心勃勃,你們說該如何應對呢?”

“啟稟皇上,微臣同倭寇交戰多年,自認對其了解一二。請皇上與我大軍五萬,微臣必將倭寇全殲朝鮮境內!”俞大猷初來乍到,常年養成火爆脾氣一絲未變,隻見隆慶帝話音剛落,他便走出了列班抱拳說道。

隆慶帝不由一愣,這可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了。不過隨即釋然,倒是對俞大猷這個新任的兵部侍郎大為滿意,朝廷需要的就是這種有擔當的人才啊。

不過對隆慶帝而言,俞大猷並非是一個率兵出征的好人選,一直以來在兵家大事上,他最為信任的人一直都是沈崇名。而此次大軍在朝鮮幾近全軍覆沒,遼東鎮的人馬已經是畏敵如虎,除了沈崇名之外,派任何人去他都覺得不放心。

“嗬嗬嗬,俞愛卿一心為國,朕心甚慰。不過眼下正值兵製改革關鍵時刻,兵部責任重大,你身為兵部侍郎,實在是不能輕易離開京城啊。”隆慶帝這樣說道,倒是委婉的拒絕了俞大猷的請求。

同倭寇交手,可是俞大猷這輩子最大的興趣所在了。這次來兵部任職,雖然是高升,但並非他所願,他所向往的是那種金戈鐵馬喋血戰場的生活。這次率兵出征朝鮮同倭寇作戰,可是一個重回戰場的大好機會,他又怎會輕易放過。

“啟稟皇上,微臣同倭寇作戰多次,對其排兵布陣了解頗深,隻需一支三萬人的精兵,必能殺的倭寇屁滾尿流。而放眼朝堂,在這一點上無人能出微臣左右。再者兵製改革,是非微臣所長,留在京城倒也幫不上什麼忙,還望皇上明察才是。”俞大猷急著搶過這份差事來,倒是把內心對自己的評價說了出來。

這話一出口,朝堂眾人立刻把目光投向了沈崇名。要知道他才是徹底解決沿海倭患的功臣。雖說比起俞大猷來隻能算是後來者,但二人的關係恰恰就是後來者居上。

而且沈崇名現在聖眷正隆,地位顯赫,俞大猷雖說是個兵部侍郎,但在他麵前實在是微不足道。

現在俞大猷竟然敢在朝堂之上說出這番話,分明就是未將沈崇名放在眼中,按這小子瑕疵必報的性格,隻怕這俞大猷要吃些苦頭咯。

俞大猷也不傻,立時便感覺到了朝堂上氣氛的不正常,環目四顧,倒是發現眾人目光都聚焦在沈崇名身上。神情一怔,俞大猷立刻意識到了說錯話。

雖然來京城的時日不長,但沈崇名他卻是認識的,這個名字可是京城官場必不可少的談資,無論是和誰閑聊,總是拉不下這個名字。

沈崇名戰功卓著,俞大猷也是知道的。不過論起對陣倭寇,俞大猷還真是有些看不上沈崇名。要知道自己同倭寇作戰的時候,可是他們最為鼎盛的時候。那時倭寇人馬動輒數萬,聯起手來幾十萬也是有的。可就算是這樣,自己和戚繼光老弟照樣殺的他們屁滾尿流。之所以留下次倭寇餘孽,實在是因為倭寇嚇破了膽紛紛遠遁,若是不然,早就將他們消滅的一幹二淨了,那裏還有沈崇名什麼事。

沈崇名倒是沒有向別人想的那樣生氣。其實他心中的想法也同俞大猷一般,自己之所以摘得了最大的一個桃子,靠的還是當年俞大猷和戚繼光打下的基礎。

不過這次入侵朝鮮的倭寇可不能於之前禍亂沿海的倭寇劃為同一類。二者相比較,前者是正規軍,而後者隻是一些走投無路落草為寇的亂匪,檔次差的可不是那麼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