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戰術(2 / 2)

這個戰術是他幾次伏擊失敗之後,與何三亮針對自己部隊與日軍戰鬥力,以及武器裝備上的區別,以及日軍在戰術上的特點苦心琢磨的戰術。專門為了在必須打近距離伏擊戰的時候,以減輕自己的傷亡。

等到前邊由日軍一個三人戰術小組、一個班的偽軍,組成的斥候過去後,隊形拉的很開的日軍才慢慢的走進李子元的伏擊圈。看著日軍隊列拉的很開,擺出一副很明顯的防伏擊戰術隊形,知道自己沒有退路的李子元,最終還是舉起了手中的快慢機,發出了開火的信號。

隨著李子元一聲槍響,合川以西的日軍搶修的這條公路上,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曾生與錢德福兩個連,集中所有的輕機槍、步槍,在身後兩挺交叉射擊的重機槍掩護之下,向著日軍隊列全部開火。第一時間,將最猛烈的火力向著日軍招呼過去。

雖然日軍行進的時候,隊形拉的很散,部分士兵的槍口也指向兩翼的山路。但李子元第一波集中使用的機槍火力,相當的密集。在加上排子槍齊射,第一波的火力打擊就撂倒了二十多個日軍。

但盡管遇到突然地打擊,當麵日軍的這個中隊卻沒有任何的慌亂。而是立即各自尋找隱蔽處,向著李子元埋伏的位置還擊,並組織小股兵力立即發起反衝鋒,試圖將埋伏在公路邊上的八路給趕走。

在日軍發起反衝鋒之後,按照李子元的部署,兩個連的輕機槍以及賀會章的重機槍,突然全部停止開火。等到日軍反衝鋒的兵力,衝到距離伏擊陣地三十米的時候,才拉響了埋設在陣地前的地雷,外加鋪天蓋地的手榴彈向著日軍砸了過去。

而賀會章手中的迫擊炮,也在同一時間突然打響。一枚枚準確的落到了日軍掩蔽地,將躲在隱蔽物後不斷開或,掩護前邊反衝鋒的日軍重新趕回公路上後。他的兩挺重機槍又再一次複活,以準確的火力向著重新被趕回公路上的日軍開火。

這個戰術是李子元與何三亮兩個人,花費了很多的苦心研究出來的。打日軍伏擊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日軍在行軍的時候,一旦擺出防止伏擊的戰鬥隊形,絕對是一塊硬骨頭。

沒有固定的補充,如果不能繳獲彈藥,自己彈藥是打一發少一發,這是自己的致命傷。而與日軍作戰除非搞出一些特殊的辦法,否則繳獲彈藥和武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打伏擊戰,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與日軍作戰一般都是消耗大於繳獲。

而且李子元不喜歡與日軍打白刃戰,除了日軍白刃戰技術熟練,單兵格鬥能力強之外。他始終認為白刃戰,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鬥。尤其是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槍身長刺刀也一樣長,在白刃戰之中往往很占據優勢。

而伏擊戰一般都是近戰,六五子彈穿透力過強,距離越近對日軍殺傷力就越小,經常都是一槍兩眼。而這種傷勢對於日軍這種軍隊來說,並不能完全讓其喪失戰鬥力。七九子彈殺傷力是最大的,是打伏擊戰的首選。

但是如果與日軍拚刺刀,使用七九子彈的步槍,就算是槍身最長的漢陽造和元年式,與日軍拚刺刀都是很吃虧的。李子元可不認為大刀在白刃戰之中,能夠真的占到便宜,要是梭鏢還是可以的。

所以但凡有可能,李子元輕易不願意與日軍打白刃戰。盡管白刃戰是李子元所部一個相當重要的訓練項目,可李子元就是不願意拚刺刀。不僅是往往很難占到太多的便宜,而刀傷甚至比三八式步槍,打出來的槍傷更難治愈。

在與何三亮仔細研究之後,李子元根據自己部隊眼下的裝備,搞出了這麼一個戰術。先集中火力打他一家夥,盡可能的給日軍殺傷。然後全部機槍停止射擊,一是節省子彈,另外就是引誘日軍發起反擊。

根據選擇的伏擊地點的地形,將地雷埋設到陣地三十米的距離,等到日軍發起反擊的時候,以地雷加上手榴彈招呼。並以射速快的駁殼槍以及衝鋒槍,去對付日軍戰術小組的漏網之魚。此時機槍在開火,集中火力打日軍的第二梯隊。

同時針對日軍被殺傷的情況,選擇是否發起全線反擊。當然這個前提是,日軍炮兵沒有參戰。如果日軍有炮兵參戰,這個戰術搞不好會讓日軍的散兵線,在炮火的掩護之下,一下子將自己的陣地給衝垮。

日軍炮兵尤其是九二步兵炮,敢於在兩軍散兵線相距不足五十米的距離之內開火。一旦部隊被日軍炮火壓製住,三十米的距離日軍一個衝鋒就到了。所以李子元的這個戰術,如果有日軍炮兵參戰,他是絕對不敢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