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有些扛不住後麵的日軍,隻能在僅剩的兩個小隊長,以及士官的指揮之下勉強各自為戰抵擋了一下後,便向著西麵潰退了下去。失去了統一指揮的這股日軍,潰退的速度之快就連當麵發起攻擊的八路也多少有些所料不及。
麵對著山上八路不斷打過來的,準確度相當高的迫擊炮彈。日軍那兩門迫擊炮和僅有幸存的那門山炮剛想還手,卻是愕然的發現掩護的步兵已經被打垮,一股八路因為追擊速度過快,已經衝進了自己的陣地。
除了幾支手槍之外,大部分人連槍都沒有的日軍炮兵那裏能頂得住這股生力軍的猛攻,短短幾分鍾就丟掉了自己的火炮,加入了步兵潰退的隊伍。甚至快的連炮都沒有來得及毀掉,整個日軍殘餘炮兵就被打垮。
兩門日軍製式的九七式九十毫米迫擊炮、一門四一式山炮,以及二百多發迫擊炮彈和六十枚山炮彈,全部落到了衝過來八路手中。關鍵的是迫擊炮和炮彈,都落入這股八路手中不要緊。
可問題是之前落到李子元陣地上的那些毒氣彈,都是這兩門迫擊炮打出去的。除了二百多發普通的炮彈之外,還有剩下的百餘發毒氣彈也一並留了下來。而他們這一撤倒是不要緊,但直接將正麵的日軍背後,徹底的給暴露了出來。
此刻指揮這股前關東軍,自認為是日本陸軍之中最精銳的那個日軍少佐,麵對眼下的這個局麵,也多少有些不知所措。十幾發落到炮兵陣地內,炸掉了他幾乎一半炮兵,讓他失去了大部分的火力支援能力。
幾乎在同一時間砸在自己腦袋上,越來越多的迫擊炮彈清楚的告訴他們,這股從他們背後殺出來的八路,絕對不是一般的土八路。就像關內戰場上那些同僚說的那樣,都他媽的是絕對的老八路。身後策應的友軍,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崩潰,也相當的出乎他的意料。
雖說驕橫了一些,可這個日軍指揮官畢竟不傻。周邊的友軍在短時間之內被擊潰,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之下,自己孤軍留在這裏是相當危險的。而且小半天的攻擊下來,固然給山上的八路予以重創,可他自身的傷亡也不算小。
最後一次攻擊,打過來的那十幾發迫擊炮彈,足足讓自己傷亡了小半個中隊。再加上在炮彈殉爆中損失的部分兵力,他手頭的兵力已經傷亡將近一小半。身邊的友軍都退了下去,自己在不撤搞不好會被衝過來的八路合圍。
看了看正麵還在負隅頑抗的八路,在看看周圍不斷炸響的迫擊炮,以及密集的槍聲中顯示對方的機槍數量很多,彈藥也相當的充足、這股日軍指揮官秉承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最終咬了咬牙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
至少先將那邊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居然垮的如此之快的友軍收攏起來。並查明對手究竟來了多少兵力,自己才能決定下一步究竟該怎麼做。雖說就這麼撤退臉上有些不太好看,也不是關東軍在戰場上的風格。可與急轉直下的局勢相比,麵子的問題也可以先往後放一放。
相對於山下由於擔心被八路反包圍,而快速撤離的日偽軍。山上的李子元,此刻卻是鬆了一口氣。對於山下忙著撤退的日偽軍,他很是審時度勢的沒有進行追擊行動。而是集中了所有能行動的部隊,采取了送客式的行動。
倒不是他不想趁著這個機會,多解決掉一些日軍。是因為來的這股援軍,究竟實力如何他太清楚了。山下援軍吹出來的衝鋒號聲,可不單單是虛張聲勢,以及攻擊發起的號令。還是一種變相的通訊手段,告訴山上的部隊援軍是誰。
從這些吹響衝鋒號音中獨特的間斷,李子元第一時間就聽出這是自己的部隊。而且從周邊的衝鋒號聲判斷,趕過來的增援部隊估計也就是這麼一個團,因為他並沒有其他部隊的號音出現。
眼下山下攻擊自己的這股日軍雖說開始撤退,但卻絕對不是潰退。前麵潰退下去的日軍先不說,自己正麵的這些身著偽軍軍服的日軍可是全軍進退有序,掩護部隊建製完整,撤退的時候沒有絲毫的混亂。
盡管損失了一半的重機槍,可在輕機槍和擲彈筒,以及帶走的一門九二步兵炮的掩護之下,始終保持對身後的火力攔截。這股日軍不是真的在戰場上被打敗了,而是受身後其他日軍被擊潰給牽連到背後大開,不想腹背受敵的他們才打算快速的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