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關的地形,遠比壺北複雜的多。而且壺關的日偽軍,眼下除了大部分在我們潞東境內掃蕩之外,剩下的兵力隻能維持沿邯長大道進攻林縣的日軍後路。壺關境內的日偽軍,眼下基本上無機動兵力。”
“即便是我們進入壺關境內,除了身後追著我們不放的這股日偽軍之外,我倒覺得壺關境內的日偽軍眼下並無精力顧及我們。隻要我們能突入壺關境內,我們的回旋餘地至少在短時間之內會增大很多。”
“不過,我們不能在壺關長時間的停留。一是我們進入壺關,糧食的補充問題恐怕會很困難。二,就是林縣方麵的戰事問題。日軍這次調集這麼多的重兵圍攻林縣,明顯是打算徹底的解決林縣問題。”
“以我對林縣方麵的了解,他們那裏恐怕支撐不了太長的時間。林縣方麵的兩個軍都是雜牌中的雜牌軍,雖說原本的戰鬥力都不弱。可自從撤退到晉豫交界地帶之後,裝備基本上無補充,彈藥和糧餉的補充也很困難。”
“防區不僅區域狹小,而且都是地瘠民貧。雖說從臨沂保衛戰的時候一個師,擴編到了三個師,可無論是兵員的補充,還是武器裝備的補充都相當的困難。眼下戰鬥力削弱的都很厲害,很難堅持太長時間。”
“最關鍵的是兩個軍之中,我原來所在的四十軍,一直抗日意誌還是比較堅定。至於那位東陵大盜一向腳踩三條船,私下與日軍一直都在勾勾搭搭的。雖說還沒有公開投敵,但是一旦遭遇到日軍重兵合圍可就不太好說了。”
“而且這個軍,龐老總根本就指揮不動。也就是說一個集團軍下屬的兩個軍,集總能指揮動的隻有一個四十軍。至於另外一個歸屬指揮的二十七軍,雖然戰鬥力強、裝備也精良,可那是中央軍的嫡係,根本就不會搭理龐老總的指揮。”
“三個軍各自為戰,待遇又是各不相同。這一戰,恐怕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壺關緊鄰林縣與陵川。如果我們在壺關境內活動太長時間,恐怕搞不好會引火燒身。日軍解決掉林縣方向之後,肯定不會允許在他們背後有我們活動的。”
說到這裏,何三亮看了看李子元與馬永成,有些欲言又止的道:“我的建議還是突入壺關境內,擺脫掉身後死咬著我們不放的這股日偽軍。爭取休整一天到兩天的時間,向西插入長治地區。”
聽完何三亮的建議,李子元看了看臉上沒有太多表情的何三亮,也多少猜出了他的心思。出身林縣方麵四十軍的他,對於眼下林縣的戰事很不看好。甚至可以說,對於戰局的發展有些悲觀。
他建議自己向壺關突圍,一是可以利用壺關複雜的地形,擺脫身後追擊的日軍,爭取休整一到兩天。二也想著利用自己的部隊,收攏一些被打散的散兵。要不然這些沒有敵後遊擊戰經驗的士兵,估計不是被俘就是餓死在深山之中。
雖說眼下已經加入八路軍,可何三亮對林縣的那位集團軍司令官還是相當尊敬的,張嘴閉嘴都是龐老總。對那邊的袍澤,心中估計也多少有些戀舊。他還是想要能將那些昔日的袍澤,能救出來多少就救出來多少。
何三亮的想法,李子元看的很清楚。但看的很清楚,並不意味著他要反對。為什麼要反對?那邊的裝備再差,也比更窮的八路軍要強吧。要是能搞到一些武器的話,對於自己可是一件好事。更何況,能收容一些老兵,對於自己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看透了何三亮心思的李子元,對於他的支持有些笑而不語,並未點破何三亮的那點小心思。不過出乎李子元意料的是,對於自己的這個想法。原本自己以為會反對的張子健,也表示了支持。
既然張子健與何三亮都支持自己的想法,馬永成那裏也就好說話。在將劉連明派出去之後,李子元將馬永成單獨找了過來,直接開門見山的道:“老馬,我的態度還是向壺關方向突圍,因為我們現在沒有別的選擇。”
“眼下的日偽軍對我們采取了四麵合圍,東西對進的戰術。我們一路上的情況你也看到了,日軍始終沒有放棄對我軍的合圍企圖。壺關地形複雜,如果我們突圍到那裏,日軍想要在利用小路對我們迂回包抄,可就不那麼的容易了。”
“最關鍵的是,我們在那裏可以找到一塊讓部隊略微休息的地方。這幾天的連續作戰,部隊已經異常的疲勞,在這麼下去搞不好自己要把自己拖垮的。至於政治方麵的考慮,現在隻能優先讓給部隊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