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不同看法(2 / 2)

“子彈平均每人十五發,過黃河之後給補充了晉造手榴彈兩個。我繳獲第一挺歪把子機槍,上級批準留給我們排自用的時候,我高興的一夜睡不著覺。心想,老子可算也有挺機槍能用了。”

“現在咱們的裝備是好了一些,手裏麵的彈藥也有些儲備。可咱們還不是財主,這日子還要仔細的過。我們四川人有句俗話,叫做有了一頓充、沒了敲米桶,說的就是敗家子作風。在日子還沒有到徹底寬裕的時候,還是要數著米粒下鍋。”

“充分發揮山區地形複雜的有利條件,鬼子就算來一萬人也不可能同時一路行進,隻能分兵合圍的態勢。要是動不動就死守,就在哪兒傻等著日軍進攻。老兄,估計咱們倆也沒有機會在這裏談話、看地形了。”

“我知道你原來的那個軍,最擅長的就是打防禦戰。可是老兄,被動防禦隻能被動挨打。咱們八路軍的戰術是講究水銀瀉地,你來我就鑽到你的屁股後邊去打。打的你站不穩腳,自己就縮了回去。”

“再說全力固守這道方圓十幾平方公裏的山穀,咱們得多少兵力填進去?至少的一個整編軍。就咱們那些兵力,也隻能在穀口處部署一個有縱深的防禦體係。單單守住穀口,那可就是顧頭不顧腚了。”

“當然,這也要分情況。如果上級下達了準確的命令,要求我們阻擊進攻之敵,那就是打光了也再說不惜。執行命令不打折扣,這是我的作風。去年十字嶺一戰,咱們剛重新打造好的隊伍,基本上拚光了。”

“我和老馬心疼的直掉眼淚,可怎麼辦,上級的命令就是命令。這方麵,你不能有任何的怨言。但在沒有上級明確命令之前,打死仗那可不是我的作風。我這個人向來是隻占便宜,從不肯吃虧的。”

李子元的這番話落下,沒有想到自己團長會這一帶的地形這麼熟悉的董平,多少有些麵帶愧色。不過想想,如果李子元不是對整個壺北,甚至整個潞東地區地形了如指掌,那裏還能在這一帶如此的如魚得水。

還能一次次的躲過日偽軍多次的掃蕩,不僅部隊沒有被削弱,反倒是一而再的擴大?他老兄的懸賞,能一次次的躍過比他級別高的幹部,身價一個勁的向上攀升,成了日軍懸賞榜上的頭號?

搞不好,早就被有著同樣熟悉地形的狗帶路的日偽軍,給吃掉的連渣子都不剩了。打遊擊,那可絕對不是說說的,是建立在對當地的地形和民情都絕對熟悉的基礎上。想到這裏,董平也就釋然了。

不過,對於李子元後邊的話,董平卻是有些不讚同。這裏是位於壺北、潞東、黎城三縣交界處。距離壺北至黎城的交通要道,還不到三十公裏。雖不能說是咽喉部位,可也是很重要的戰略要地。如果上級讓你固守,你能夠選擇放棄?

隻是這些話,董平自然不能與李子元去爭論。正像是李子元自己說的,上級一旦命令下來,你執行不執行。要是真的打那種正規的陣地防禦戰,這裏的地形無疑是一個相當有利的,幾乎可以說是已經預備好的陣地。

事實上在戰術相對僵化和死板的那邊軍隊,盡管是雜牌軍多年。董平的一些軍事技術雖說相當出色,可在戰術運用上還多少有些僵化。防禦戰打那種硬碰硬的戰鬥可以,在運動防禦方麵還是有些欠缺的。

他的這種死守觀念,與李子元即便是上級下達了死守命令,但也不固守一個陣地。如果地形合適,還是要盡可能的采取機動防禦作戰的理念,還是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也就是說對於防禦做戰,兩個人根本就是一個概念。

就像讓李子元去打一場城市防禦戰,他就不會死守城牆的。而是會將大部分的兵力都撤入城內,與自己的敵人去打巷戰。利用城市內錯綜複雜,甚至可以說犬牙交錯的大街小巷。盡可能的去遲滯和殺傷敵軍的推進速度,而不是隻在城牆上跟敵人硬拚。

當然,對於一向主張山地遊擊戰的八路軍來說,這種戰鬥李子元還沒有打過。但李子元卻也打過不少的阻援作戰,他一般都不會跟敵人死打硬拚。充分利用地形,節節抗擊才是他經常性的做法。好在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玩脫線過。

董平也清楚李子元並未打過臨沂那種血戰,同時他也習慣了那種正規作戰。所以他對李子元這種理論,多少有些不讚同也算是正常。但不讚同歸不讚同,董平還是選擇了不和李子元去爭論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