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副司令員的這番話,老總沉吟一下後道:“你們這個做法,我認為還是對的。你說的沒有錯,不管他的想法有多麼的好,但軍隊是一個整體,不是某個人或是某一部分。作為一個師長,必須要嚴格執行上級的命令。”
“這小子在戰場上的表現,說的隱晦一點是奇思妙想很多。而且他的奇思妙想,都是根據實情製定的。說的直白一些,這小子眼睛裏麵就隻有敵人。他考慮更多的是,他的部隊怎麼才能獲得最大的戰果。”
“說實在的,這小子的應變能力極強,關鍵節點的把握也在中上。在戰場上膽大包天,就沒有他不敢做的。在抗戰期間,這小子就敢不經請示。就地將繳獲的毒氣彈,又打回去殺傷日軍。”
“當時他的做法,就引起了總部機關內部,相當一部分幹部的嚴重不滿,認為他多少有些過於不擇手段。現在看經過這麼長時間,這一點上他改變的不多不說,反倒是還有些老而彌堅的架勢。”
“我和你說實話,這次戰役結束之後,你們兵團和十九兵團,都會調往西北戰場。西北戰場可不是山西戰場,那裏除了南京方麵的幾十萬中央軍精銳之外,還有更加凶悍的馬家軍。西安那位可是天子第一門生,他的補給和裝備,南京方麵曆來都是最重視的。”
“而馬家軍以騎兵為主,不僅機動能力極強,而且作戰風格極其凶悍。尤其是青馬,雖說裝備差了一些,可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場凶悍程度,都不是中央軍可以相比的。甚至可以說,在戰場上的凶悍程度不比當年的日軍差。”
“當年咱們可是在他們的身上吃了大虧,兩萬多紅軍戰士血染河西走廊。就算是這兩年的作戰,我們也沒有少在他們吃虧。甚至麵對青馬的時候,我們幾乎沒有打過一個大勝仗。麵對這樣的對手,李子元這樣敢打敢拚,腦袋也靈活的幹部還是要用的。”
老總與副司令員的這番關於自己的談話,李子元自然是不知道的。在返回部隊之後,李子元立即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臨戰之前最後的準備上。雲梯的長度夠不夠長,手榴彈和炸藥包夠不夠用。兄弟部隊調撥過來的彈藥,立即組織分發下去。
上級調撥過來的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李子元全部編入了準備用於突破城牆後,進入巷戰的第二梯隊尖刀營。做到了每個排都有一支火箭筒,或是一門無後坐力炮。而按照李子元的命令,在進城之後這些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要始終跟隨進城後的第一梯隊。
同時給尖刀營,加強了兩門九二步兵炮、兩門晉造一三式山炮。李子元對這些炮兵的要求就是一個,部隊打到那裏就要跟到那裏。工兵營以及各團工兵連被集中起來,全部用於坑道的秘密開掘。
為了掩護坑道的掘進,李子元組織三個團的部隊,分別對敵在太原城外最後的殘存據點,展開了蠶食行動。一點點的拔出敵軍,在城外最後幾個要點。至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九日,李子元所部已經可以直視太原東城牆。
而所部掘進的坑道,已經是掘進到了太原城下。雖然掘進的十一條坑道,被敵軍發現並破壞了七條。但在總攻擊發起之前,其餘的五條已經全部掘進到了太原城牆下。而且其中的兩條橫向已經打通,並已經開始向內運送炸藥。
步兵和工兵做好戰鬥準備的同時,連同上級加強的炮兵。此時直接獲得一個日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兩個連,九零式野炮兩個連,美製一零五榴彈炮連一個,兵團加強的日式一零五榴五門,軍加強的一百五十毫米重迫擊炮兩個連,以及重山炮一個連已經全部到位。
這些山野榴炮在抵達之後由周同統一指揮,連同李子元所部山炮和重迫擊炮各一個營,編組為五個炮群。根據各自的目標不同,構成了梯次的火力支援配置。按照李子元的命令,兵團配屬大口徑榴彈炮,並九零式野炮集中火力轟擊城牆。
而其餘的火力,則負責清理城內外的敵軍殘存工事。師屬山炮營的一個連,外加上野炮兩門以及戰防炮四門,充當直瞄火力專門打敵軍的火力點。重迫擊炮則集中火力,轟擊敵軍修建的核心工事以及永備工事群。
李子元之所以采取了爆破與炮火轟擊兩種手段,專門用來對付城牆,就是為了在第一時間將城牆炸毀,為步兵攻擊打開一條通道。同時他專門集中了所有的八二迫擊炮,準備用來封鎖突破口兩翼。
為此他專門給第一波攻擊部隊,每個營都配備了專門無線電報話機。並要求師通訊科,在突破口打響之後,必須要第一時間將電話線給拽上去。保證指揮部、後方炮群,與突擊部隊之間的通訊聯絡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