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除了自己的那位三哥之外,還有一個守寡的二姐。其餘的有的去了台灣和香港,有的一直在國外壓根就沒有回來,還有的就在成都和重慶。最小的那個弟弟,則因為在重慶讀書期間,參加了地下黨被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在了渣滓洞集中營大屠殺之中。
接到報告之後李子元唏噓良久的同時,也多少有些納悶。他記得自己參加紅軍那年,最小的那個弟弟好像剛開始會走。卻是沒有想到,這麼一個舊軍閥、川北有名大地主的兒子,居然還會參加革命,甚至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更納悶的是,自己的那位便宜老爹。即沒有出國,也沒有去台灣或是香港,而是就留在了四川,還參加了川軍各部的起義行動。這多少讓李子元有些搞不明白,自己這個便宜老爹是怎麼想的。
但他並未去見此時就在家鄉,當著他川北行署掛名委員,卻始終在家鄉並未來南充的那位父親。而是將父親的地址,外加上這份報告送到了李子筠處。而無論李子筠怎麼勸說,他就是不肯去見那位父親,甚至連提都不想提。
原本李子筠想讓王誠也勸勸李子元,不管父親當年做的多過分,可畢竟是他的父親,爺倆總不能一直不相認吧。隻是在這件事情上,王誠很直接的站在了自己小舅子兼老部下一邊,拒絕了李子筠的要求。
王誠很直接的告訴妻子,李子元已經是一個高級幹部了,怎麼做他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自己是他老上級不假,可有些事情也不能管的太寬了。李子元拒絕去,就肯定有他拒絕的理由。這件事情,就不要 強加於人了。
對於這位在娶了自己老姐之後,一貫都是幫親不幫理的老上級,這次罕見的站在自己一邊,李子元幾乎是感激零涕。認為自己這位老首長,自從娶了自己姐姐之後,這次總算是靠譜一些了。
其實李子筠有些不知道,對於自己的愛妻,王誠有些話並沒有說透。也算是久經考驗,經曆過許多事情的王誠,知道李子元不去見那個父親,除了能拿出台麵上的原因之外,肯定還有其他的事情,而且絕對不是一件事情那麼的簡單。
隻是李子元不肯說,王誠也不好太過於幹涉。甚至王誠也清楚,如果不是上級安排,自己是去見那位嶽父大人都有些不方便。所以對於妻子的要求,王誠也隻能含糊的糊弄過去,並極其罕見的表態支持了李子元。
但王誠盡管心中明白很多事情,自己也不是很方便去見。可卻是並未反對自己妻子,去探望一下自己那位的嶽父。不過也知道李子元的防區雖說大股土匪已經肅清,但零星或是潛伏下來的土匪肯定還有的王誠,也叮囑李子元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妻子。
隻是無論是王誠,還是李子元誰都沒有想到。李子筠這次回家探親之後,卻是在回來的時候,將李子元的那個父親給帶來了。當然,老爺子在知道自己那個不待見,甚至都忘了長什麼模樣的兒子,居然在解放軍中當了大官,自己主動要求來見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關鍵的,此時的李子元所在的軍區,與地方黨委和行署都在一個地方。當著行署行政委員的老爺子,回到軍區駐地來上班,誰也不能說出他什麼來。而且老人來的時候,也許是擔心那個兒子給自己冷臉看。還專門給西南軍區政委,也就是李子元的老政委打了一個電報。
結果李子元被拎到重慶,挨了政委和老師長的一頓批評。尤其是政委批評他不懂統戰政策,更不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不能揪著以前的事情不放,讓他馬上滾回去與父親見麵。
而且他回去,不單單是與父親見麵,還要安撫一下他父親因為某些事情上,產生的一些對抗情緒。用政委和師長的話來說,就是親情要敘、工作也要做。被兩位老首長訓的灰頭土臉的李子元,就算心中再不情願,也隻能無奈的回來見自己不想見的人。
回到軍區司令部駐地後,看著李子筠一臉勝利的笑容,李子元皺了皺眉頭什麼都沒有說。而對於麵前的父親,李子元猶豫了一下,還是心不甘情不願,甚至可以說艱難無比的叫了一聲父親。
隻是叫出口歸叫出口,但這次見麵卻並不愉快。老人對李子元的態度,依舊是不冷不熱。對於他的稱呼,隻是嗯了一聲便沉默了下來。其實李子元的這位老爹,並不是真的冷淡,他隻是也不知道該如何與這個陌生的兒子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