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市同學校同專業甚至同宿舍,一開始覺得彼此差不多,都麵臨著迷茫與困頓;然而5年後,他們人生序幕的距離就會逐漸拉開,有的人平淡無奇,有的人成功逆襲,這個跟其在畢業後5年這個拐點培養起來的心智成長度和心靈成熟度很有關係。青年時靠勞力——意誌,中年時靠腦力——智慧,老年時靠眼力——判斷。相信奇跡的人最先看到奇跡,不要讓幾年後平庸的你恨今天不夠努力的你!
很多剛剛畢業的年輕人都會處於何去何從、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這是人生決定性的時刻。決定性的選擇需要果斷和勇氣。這果斷和勇氣,有猜測和賭博的成分,但更多的來自知識和智慧的判斷。
出路在哪裏?出路當然在於思路!字典裏對“出路”的解釋是:前途;發展的方向。對“思路”的解釋是:思想的門徑;思維的條理脈絡。“出路”的範疇更大,主要指的是一個方向;而“思路”則具體到路徑與脈絡。也就是說,“思路”,其實就是“思考的線索”。
剛剛畢業幾年的人,想要走出“困惑”、找到“出路”,必須思考以下幾條線索。
一、我想要得到什麼?二、我要成為這個社會中什麼層次的人?三、我的行業在社會中處於什麼樣的趨勢?四、我的職業在行業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五、我需要為將來做哪些準備?
我們都知道,當職業規劃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走的時候,總是讓人感到不愉快。當我們才畢業一兩年,別人問我們將來想幹什麼時,這會讓我們很不開心。它意味著我們還不知道具體什麼東西能讓我們快樂和滿足前,就要做出選擇。這的確是一件讓人很痛苦的事情!
想想也是,對於一個剛剛畢業沒幾年的人來說,人生大廈正在打地基,人生快車剛剛踩油門,未知的事情太多了,怎麼能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路會是如何呢!
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能從底層員工晉升為中層領導。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能賺到錢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能結婚生子擁有美滿幸福家庭。
……
其實,沒有錢、沒有經驗、沒有閱曆、沒有社會關係,這些都不可怕。沒有錢,可以通過辛勤勞動去賺;沒有經驗,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去總結;沒有閱曆,可以一步一步去積累;沒有社會關係,可以一點一點去編織。但是,找不到“出路”,這才讓人感到恐懼和想逃避!
人活在世上,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無論你的誌向有多遠大,無論你是多麼足智多謀,無論你花費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你可能就會過得很茫然,漸漸你就喪失了鬥誌,忘卻了最初的夢想,就會走上彎路甚至不歸路,誤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誤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畢業這5年裏的迷茫,會帶給你10年後的恐慌和20年後的平庸。如果不能在畢業這5年盡快衝出困惑、走出迷霧,我們實在是很不好意思麵對10年後、20年後的自己。
畢業這5年裏的困惑,大家都會經曆,差別在於有的人很快就走出困惑,有的人卻一直在迷霧中不停地繞彎彎。同樣是5年的青春歲月,有的人活得充充實實、清清楚楚,有的人卻過得了無生趣、迷迷糊糊。於是,他們人生序幕的差距就開始在這裏悄然拉開了。關於未來,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與決定,但人生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與決定而顯得有意義。
1997年5月8日,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對前來專訪他的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記者講述了他少年時期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簡單,但蘊含的哲理卻很深邃,成了安南先生應對自己生命中一切挫折和挑戰的指路明燈。
安南說,有一天,他的老師在講課的黑板上掛了一張白紙,白紙的右下方有顆明顯的小黑點。老師問同學們:“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一顆黑點。”整個教室裏的人幾乎都做出了這樣的回答。“不是這樣。孩子們,不是這樣。這首先是一張白紙!”老師那一刻沉重而焦灼的神情令安南終生難忘。說到這裏,安南先生突然直起腰,左手在自己的右手上用力握了握,波光盈盈的眼神如荒漠中的一道閃電。電視熒屏上這長不過10秒鍾的特寫鏡頭,卻從此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腦海。
我們既有很多的“不確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我們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決定”。迷茫與困惑誰都會經曆,恐懼與逃避誰都曾經有過,但不要把迷茫與困惑當作你可以自我放棄、甘於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擔,命運更需要自己去把握。越早衝出青春的迷茫,越早走出年輕的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就、創造精彩。